p>
三人离开之后,朱由校便让陈策、戚金等人按照沙盘整理新的地图。
“那封信处理好了吗?”
“回陛下,已经全部译完,只等陛下查看。”
“让孙云鹤带那些归顺的蒙古人去文华殿,别让人看见。”
“遵命。”
------------
看完信件,朱由校对这次出塞更有信心了。
信中提到阿海来的父亲早就对林丹汗不满,并且详细列举了原因。
蒙古原本信奉黄教,但林丹汗强行让所有人改信红教,还打压其他部落,导致众叛亲离。
阿海来的部落就是受害者之一。
他本想借此巩固权威,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地位不稳,还逼得许多部族反目。
这个人,跟崇祯皇帝一样,刚愎自用,做事反复无常。
最后的结果也与明朝相似,内忧外患不断,只能带着亲信逃往青海。
更要命的是,这人刚死,他的儿子就投靠了建州,蒙古自此彻底瓦解。
朱由校甚至怀疑,这人和崇祯是不是“双胞胎”
,一样的昏招频出,一样的让人无语。
他看完信后,把信收好,直接前往文华殿。
“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刚进文华殿,那些早已等候的蒙古人立刻跪下行礼。
朱由校走到御台前,语气平静地说道:
“起来吧。”
“谢陛下。”
“听孙云鹤说,你们愿意归顺大明?”
“是的,陛下。
我们以长生天为誓,必将忠心效力!”
这些人口音浓重,说的汉语断断续续,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
朱由校当然不会信这些话,长生天在他们心里,还不如几块银子来得实在。
他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那你们,愿不愿意带朕去草原看看?”
一时间,这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明白是什么意思。
还是一个年纪较小的蒙古人反应过来,迟疑地问道:
“陛下是要出兵关外?”
“对,我决定亲自带兵出征察哈尔部,也正好把你们这些被林丹汗压迫的兄弟族人解救出来。”
那人一听,立刻跪地高声说道:
“奴才愿为大皇帝效尽全力!”
其他人反应慢了些,也纷纷跟着跪下喊道:
“奴才等人愿意效命!”
要去关外那种陌生的地方,有个熟悉地形的引路人总是有用的,至少不会走错路。
再说,他这次出兵塞外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战马和骑兵,多拉拢些蒙古人,对自己实力的提升只有好处。
努尔哈赤攻打蒙古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草原上的战马优良,骑射精湛的战士更是不可多得,谁不需要?谁不想要?
当年成祖皇帝统领天下的三千营,主力就是蒙古人组成的。
李成梁纵横辽东时的八千家丁中,过一半都是蒙古人,女真和其他部落的人也不少,反倒是汉人寥寥无几。
这些人在战场上确实比汉人更拼,更敢打,骑马射箭的本事更不用说,汉人远远比不上,至少在这个年代是事实。
正因为李成梁的成功先例摆在那儿,现在辽东的将领们把他当成了榜样,谁不想像他一样,在一方称霸一方?
既然把他当成了偶像,自然就要模仿他的迹之路,于是家丁制度盛行,军阀作风越来越重,也喜欢招募蒙古人,甚至有意保留敌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孙云鹤,找个地方好好安置他们,再安排几个人教他们学汉语!”
“臣领命!”
朱由校一个人坐在皇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