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皇祖在天之灵!”
言罢,他跪下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毕,他上前三步,亲手将香火插入香案中央。
礼成后,王朝辅转身对百官宣道:
“大明天启皇帝陛下躬祭礼毕!”
百官齐声应和,跪地行礼:
“臣等叩拜成祖文皇帝!”
随之,三跪九叩再次举行。
待皇帝与群臣礼毕,王朝辅又对锦衣卫下令:
“请永乐皇祖膳食!”
缇骑立刻挥刀宰杀牲畜,随后依礼将牲畜摆放于香案两侧。
此时,仪式已过半。
朱由校无需亲临每一座皇陵,只需在长陵完成整套流程,其余陵墓由指定官员代为行礼即可。
至于神宗皇帝的定陵,则由刘太妃前往祭拜。
虽略显不合礼制,但朱由校坚持己见,百官也无话可说。
毕竟,那是她的夫君,不是他们的祖宗。
“把那两千多颗建奴的头颅在神宗爷爷墓前堆成京观。”
话音刚落,他又对几位捧着托盘的宫女说道:
“这几颗头颅不用放在长陵,送到茂陵去,给成化皇祖过目!”
永乐皇帝可看不上这些奴才的脑袋,当年他亲手斩下的那些人,哪一个不是带着可汗名号的?至少也得是黄台吉、代善这等人物的级,才有资格摆进长陵。
“您当年五次亲征漠北的气魄,孙臣万分敬仰。
可惜如今国势日衰,皇明早已不如当年强盛。
边境那些跳梁小丑也敢四处挑衅,愿皇祖在天之灵护佑孙臣,重振大明,扫清四海,让我汉家儿郎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立于世间!”
朱由校在长陵待了近一个时辰。
他认真地参观了整座陵园,内心极为震撼。
这样的规模与气势,才配得上永乐大帝的英名!
之后,他又前往茂陵祭拜。
在他心中,除了太祖、成祖之外,最敬佩的就是宪宗皇帝。
宪宗少年时期经历坎坷,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让他的童年充满阴影。
虽说不至于生活在恐惧中,但那时的大明刚经历土木堡之败、北京保卫战、夺门之乱,民间虽未大乱,但数百万流民只差一个王二就能揭竿而起。
边关也动荡不安,努尔哈赤的七世祖宣布反叛,蒙古各部蠢蠢欲动,局势岌岌可危。
但他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堪称典范。
虽未重拾盛世,但“成化新风”
使朝纲重新稳固,成化犁庭更是亲手铲除了野猪皮的七世祖,蒙古部族稍有异动,他便果断出兵平定,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
可惜的是,他生了个不成器的儿子朱佑樘。
“您当年心不够硬,手段也不够狠。
皇祖请放心,孙臣一定继承您的遗志,扫尽那些外敌!”
……
朱由校站在后世闻名的明十三陵前,虽目前只建成十一座,但气势依旧恢宏。
万历皇帝虽然刚下葬不久,但他的陵墓几十年前就开始修建,如今只是收尾。
而自己那位早逝的父亲,陵墓才刚建好主殿,至少还得几年才能完工。
天快黑时,朱由校才回到感恩殿。
听说刘太妃今天在定陵哭得很伤心,他还是决定亲自去探望。
“孙臣叩见太妃。”
“皇爷免礼吧,今日在陵园失态,让您见笑了。”
“太妃言重了,孙臣感同身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纵然贵为天子,终有一日也要归于尘土。”
刘太妃与万历皇帝相伴多年,年纪比他还大几岁,情分极深。
“此生能来定陵拜祭神庙,本宫已无憾。”
“倒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