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主,朱由校虽只做了数月皇帝,却对他这位先祖心生无限敬仰。
不论出于私心,还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他都该来叩拜一番。
“张爱卿,你是礼部尚书,吉日由礼部择定。”
张瑞图上任礼部尚书才半月,之前不过是个六部主事,这等提拔,确属皇帝朱由校特旨所授。
“陛下,初十、十二、十三三日皆宜祭祖,请陛下定夺。”
“那就定在初十启程,赶到天寿山脚也需两日,十二、十三正好祭拜先祖。”
“七天时间,仪仗、礼乐、祭品是否能备齐?若有难处,现在就提出来。”
依照皇室祭祖规制,内阁、六部、九卿、都察院、通政司、六科十三道的官员都得随行。
太常寺筹备祭品,翰林院起草诰文,锦衣卫负责仪仗布置,事务繁杂。
内阁辅王象乾开口:
“陛下,不如今日就把留守人选定下来吧。”
“王师傅年岁已高,就不必随行了。
京师防务由兵部尚书王在晋和英国公张维贤统筹。
其余人选,诸位可有建议?”
“陛下,还需确定九门镇守将领及随驾护卫兵力。”
此事关系重大。
皇帝与百官一走,京城空虚,最容易出乱子,王象乾生怕陛下疏忽,特意提醒。
“九门防务由羽林军接手,城内治安由五城兵马司负责,这样应无大碍。”
“护卫也交由羽林军,户部须备足三万兵马与随行人员的粮草。”
“陛下英明。”
“既已议定,就由内阁通令百官知晓。”
“朕还有一事,礼部须尽快拟定敕命,择定吉时。
刘师傅为正使,你为副使,朕要册封慈宁宫女官苏氏为皇妃,务必赶在祭祖前完成。”
“臣领旨。”
“好了,无其他事,诸位便去各自准备。”
“臣等告退。”
“王伴伴,去军营通知英国公,届时调两万羽林军随驾。
另命李松平率骁骑营骑兵先行探路,提前进驻天寿山附近。”
朱由校所说的“清场”
,实则是让李松平先行布防,确保路线安全。
虽说对京城局势已有把握,但安全无小事。
“传魏忠贤和许显纯来见朕。”
……
兵工厂
虽是正月初二,但兵工厂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工匠们正在加紧制造兵器与盔甲。
徐光启站在外墙,望着这片恢宏的厂区,一时震惊无言。
“你是何人?”
“本官乃内阁辅臣徐光启,奉陛下旨意前来兵工厂督办军械制造。”
“请辅臣出示陛下手谕及通行令牌。”
兵工厂是个极难进入的地方,除了皇帝朱由校,其他人无论身份高低,想进门就必须出示手谕与令牌。
厂内人员严禁外出,整个区域封闭管理。
即便是运送粮草物资,也只能送到外围,再由厂内士兵接手运入。
“辅臣请进!”
门口的士兵查验无误后,打开了厚重的大门。
徐光启步入其中,一眼望去,内心震惊。
门内竟还站着十几名披甲持刀的士兵,可见皇帝对此地的重视程度极高。
“总制,内阁辅臣徐光启到访!”
“总制”
一职,由朱由校设立,专为兵工厂而设,乃全厂最高统领。
目前由英国公张维贤之子张之极担任。
“张总制,陛下派我来,重点是查看火器与火炮进展。
先带我去火炮厂房吧。”
徐光启作为当世少有的学者型官员,朱由校自然不会让他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