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袁应泰资敌通奴、欺君罔上、残害边臣,着锦衣卫千户杨寰即刻缉拿返京,若有人阻拦,不论身份,就地正法。
辽东军政,暂由熊廷弼全权统领。”
“臣遵旨!”
小太监又道:
“陛下口谕,命熊廷弼整肃辽军,核实兵员,将缺额军饷、物资、军械、甲胄等上报兵部。
城中所有女真、蒙古及自奴地逃出的流民,尽数处决。
其余人员严格管制,不得有误,务必守住辽阳、沈阳两城。”
“臣熊廷弼必不负圣命。”
“熊经略,咱们尽快前往辽阳缉拿袁应泰。
皇爷另有吩咐,辽东暂不设巡抚,待熊经略整顿沈阳前,杨千户暂驻辽阳,防止有人通敌。”
朱由校在辽东只信任熊廷弼一人,迫于无奈,才让杨寰配合其行事。
“经略可立即着手整顿,皇爷特别交代,兵不在多,在于精。
虽然身在京城,但皇爷对辽东仍有了解。
那些老弱残兵、军中败类、意志不坚、散布谣言之人,一律清除。”
熊廷弼没想到陛下竟有如此决心,看来,这次整顿辽东是势在必行。
他早有此意,自然全力支持。
杨寰立刻率领数百名缇骑赶往辽阳。
熊廷弼担心辽阳局势失控,专门命令自己的标营参将带两千骑兵一同前去。
“你们这群鹰犬要做什么?这是巡抚大堂,岂能容你们这些小人撒野?”
杨寰面对那位怒火中烧的参议,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将他斩杀,随后带着人直冲巡抚大堂。
与此同时,袁应泰得知家仆禀报锦衣卫来了,怒不可遏地走出内堂,正好在正厅迎面撞上杨寰。
“袁应泰,你还敢抵抗?这是圣上的旨意,凡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袁应泰本想用文官惯用的言辞攻势来压制杨寰,但当他看到杨寰手中还在滴血的刀时,最后的一丝勇气瞬间烟消云散。
“带走!”
……
“朕有意裁撤京营,各位有什么看法?”
“陛下,京营是拱卫京师的军队,怎能轻易裁撤?”
刘一燝急忙出列劝阻。
韩爌也急了,京师的权力结构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一旦京营被撤,损失可想而知。
“陛下,京营是成祖皇帝所建,当年五次出征漠北,战功彪炳,陛下怎能背弃祖制?京营是震慑天下的力量,若将其裁撤,恐怕天下会大乱。”
韩爌又开始危言耸听,朱由校早就看他不顺眼,心想迟早得找机会收拾他。
“永乐年间确实威风,但从土木堡之变后,京营早已不复当年。
如今更是腐化不堪。
朕前几天查了一下,名册上写着二十五万人,实际上连十五万都不到。”
“这其中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或是权贵亲戚挂名吃饷。
别谈战斗力了,就算把这些人全算上,也不过十万出头,这样的队伍也能叫军队?”
“两位师傅,这样的军队如何震慑天下?若京师有变,他们能上阵杀敌吗?朝廷每年拨出上百万军饷,养的全是废物。”
京营的腐败,明英宗难辞其咎。
他先是在土木堡之变中全军覆没,精锐尽失;后来又因夺门之变将于谦打入逆臣,废除代宗皇帝的许多良政。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于谦本想重振京营,但因为英宗复位,苦心经营多年刚有起色的京营又被压制。
后来宪宗两次清查京营,都大失所望,只能开设皇店皇庄赚钱,重新整军。
也是靠几年的经营,成化年间才得以动大规模征伐,史称“成化犁庭”
。
到了孝宗皇帝,这位所谓的“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