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除其根,反倒不如不削。
建文帝削藩虽然手段决绝、不顾骨肉之情,但那并非错误,削藩的意义远不止剥夺藩王的军政大权那么简单。
朱由校却能体谅他的苦衷,因为当时局势逼人,没有其他路可走。
成祖未必看不出这种“圈养”
藩王制度的问题,但他的顾虑实在太多。
有句话讲得贴切:自己怎么夺取天下的,就总会害怕别人照搬。
他考虑的并非大明江山能否千秋万代,而是自己子孙的安危,他远不如太祖那样自信、宽广。
他最先担忧的,是他的后代是否能够顺利接掌皇位,担心子孙会不会重蹈建文帝的覆辙,落得个国破人亡的结局。
朱由校站在晋王府门前,心中清楚,这种畸形的藩王制度必须终结,而变革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
“小公爷,晋王有令,请您入宫叙话。
但按规矩,小公爷带来的随从只能带两人入宫,其余人需在宫外等候!”
朱由校这次带了七八十人,个个身形魁梧、威风凛凛,更引人注意的是,人人身上都佩带着腰刀,这样的阵仗任谁都会有所防备。
“你再去通报晋王,我此行是奉有皇命,携圣旨前来拜见,希望晋王能够通融一下,我不会久留。”
“莫非晋王怀疑本公子来意不善,意图对晋王不利?”
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龙纹玉佩,递给王府的管事,并说道:
“你将此玉佩呈给晋王,他看过后自会让我入宫。”
那名管事立刻低头赔笑,恭敬地回应:
“小公爷言重了,下人这就去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