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滴咖啡渍,像一个不祥的胎记,烙印在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上,也烙印在李曼的视网膜上。
她的手还维持着端杯的姿势,但指尖的温度却在迅流失,变得和杯中早已凉透的咖啡一样冰冷。
怎么会?
怎么会这么巧?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那份文件推到一边,仿佛只要眼不见,心里的那份悸动就会随之平息。
这一定是巧合。
林渊那个毛头小子,新官上任,总要烧几把火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排查安全隐患,多好的由头,冠冕堂皇,谁也挑不出错。
他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知道十五年前的秘密?他甚至,可能都还没出生。
对,就是这样。
自己吓自己罢了。
李曼闭上眼,做了个深呼吸,空气中馥郁的香薰似乎也无法安抚她紊乱的心跳。
她重新拿起笔,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另一份报告上,可那些印刷精美的宋体字,在她眼里却开始扭曲、变形,最后全都汇聚成了那几个刺眼的词——“保险柜”
、“登记”
、“贴标”
、“备案”
。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进。”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紧绷。
门开了,进来的却是李卫东,他身后还跟着两个穿着蓝色工装、胸前挂着“华盾安保”
铭牌的陌生男人。
“李主任,您忙着呢?”
李卫东满脸堆笑,那笑容在李曼看来,前所未有的刺眼,“局长安排的,请了华盾安保的专家,来给咱们局里这些老旧的安保设备做个评估。
想着您这儿是办公室,又是领导,就先从您这儿开始了。”
李曼的瞳孔不易察觉地缩了一下。
那两个专家模样的人,手里拿着专业的测量仪器和一台平板电脑,目光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最后精准地落在了墙角那个巨大的、泛着金属冷光的德国保险柜上。
“哟,是‘莱茵盾’t-8oo型。”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几分怀旧和不屑,“这可是老古董了,十五年前的旗舰型号。
当时在民用领域,确实算顶级了。”
他的同伴则在平板上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嘴里接着话:“是啊,张工。
不过现在看,这玩意儿就是个铁皮疙瘩。
锁芯还是老式的机械滚珠结构,我们公司有经验的师傅,用听诊器半小时就能给它打开。
柜体钢板虽然厚,但合金配方早就过时了,扛不住新型的等离子切割枪,三分钟就能开个口子。”
“更别提报警系统了,连个震动感应和热感应都没有,断电了就彻底瘫痪。
这要是放在现在,评级都过不了最低的c级,属于‘强烈建议立即淘汰’的类型。”
两人的对话,一唱一和,像两把锋利的手术刀,一刀一刀地解剖着李曼心中最坚固的堡垒。
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戳在她的心窝上。
她引以为傲的、固若金汤的“莱茵盾”
,在这些“专家”
口中,竟成了不堪一击的“铁皮疙瘩”
。
“李主任,”
那个被称为张工的男人转向她,态度很客气,话却很不客气,“您这个保险柜,我们初步评估,安全隐患极大。
我们会把详细的报告和升级方案尽快提交给林局长。
我个人建议,在新的安保系统到位之前,最好不要在里面存放任何贵重物品。”
李曼感觉自己的脸颊肌肉在微微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