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的那些红色标记,以及母亲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些路,夜里哭。”
她终于找到了!找到了《手感的尽头》第二集的主题!
她要追拍这个被忽视的“城市触觉系统”,她要记录下那些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城市守夜人”!
另一边,于佳佳也正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五感数据库”项目启动以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像雪片般地涌来,让她应接不暇。
她深知,要让这个项目真正落地,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她需要团结更多的人,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这个项目的进展。
于是,她当机立断,召集“五感数据库”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线上会议。
屏幕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依次亮起。
有技术大拿,有行业专家,还有像许嵩这样的热心志愿者。
“各位,今天召集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件事情。”于佳佳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打算建立一个‘异常感知预警联盟’,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城市的平安保驾护航。”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许嵩率先发言,他提到自己写歌的时候,常常会凭着一种“胸口发闷”的感觉来调整旋律的节奏。
他怀疑,这很可能是潜意识对声波频率的一种生理反馈。
“我也加入!”他兴奋地说道,“也许我可以把这种‘胸口发闷’的感觉,转化为一种预警信号。”
赵小满也不甘示弱,他带来了一组最新的数据。
“佳佳姐,我在巡检的过程中,记录到某段隧道壁面的回声延迟了0.3秒。”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认真地解释道,“我结合快板的节拍,把这个延迟换算成周期,推测地下可能存在暗流渗漏。”
“暗流渗漏?!”于佳佳眉头一皱,立刻联系了市地质监测站。
对方一听,顿时嗤之以鼻:“开什么玩笑?!回声延迟0.3秒就能推断出暗流渗漏?你们搞这些‘五感’研究的,是不是都魔怔了?”
面对对方的质疑,于佳佳并没有气馁。
她耐心地解释着赵小满的推断逻辑,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支撑。
然而,对方依旧不肯相信,只是敷衍地说:“我们会派人去看看的。”
三天后,监测站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中带着一丝尴尬和一丝敬佩:“于总,你们说的没错,那片区域确实出现了轻微的塌陷,我们已经开始组织抢修了。”
听到这个消息,于佳佳长舒了一口气。
她知道,“五感数据库”的力量,正在慢慢地被人们认可。
与此同时,林穗也开始了她的拍摄计划。
凌晨四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的时候,林穗已经扛着摄像机,蹲守在了中山北路段。
她要拍摄的,是环卫工老陈。
老陈是这条街道的老人了,在这里扫了二十多年的马路,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他一边扫着地,一边嘟囔着:“这地皮今天不踏实,总感觉有点发虚。”
话音未落,一辆洒水车缓缓驶过,地面突然泛起了一阵细密的裂纹。
林穗立刻让摄像师把镜头对准地面,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经过排查,原来是附近工地打桩施工,震动传导所致。
林穗将这段视频发布到了网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留言,分享着自己类似的经历。
“我爸是修锅炉的,他说锅炉的声儿不对,肯定要出事,结果第二天就炸了!”
“我奶奶是纺织女工,她说布面发涩,肯定要下雨,结果第二天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