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通明。
于佳佳、郑卫东、还有风尘仆仆赶来的赵小满,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图纸前,气氛紧张而专注。
“这次的对手不简单,他们信奉数据,迷信科技,我们要想赢,就得让他们心服口服。”于佳佳用红笔在图纸上重重一划,“但问题是,怎么让咱们一线的判断,绕过那些繁琐的审批流程,直接触达指挥中枢?”
郑卫东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我们可以搞一个‘双轨上报机制’!”
“说说看!”于佳佳来了兴致。
“简单来说,就是赵师傅每提交一份口头报告,我们同步生成一份带时间戳的语音档案,自动归入一个‘b13特别通道’。这样一来,指挥部那边既能听到赵师傅的经验之谈,又能看到我们提供的实时数据,两相结合,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于佳佳听完,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好!就这么定了!兵贵神速,咱们连夜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
翌日清晨,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越野车,载着赵小满和郑卫东,一路风驰电掣,驶向邻省的那座正在闹“沉降”的地铁工地。
于佳佳则留在后方,坐镇指挥,随时提供技术支持。
抵达目的地,当地的技术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
但看着眼前这位穿着朴素、手持铁锤的“老师傅”,脸上却写满了怀疑。
“我们已经动用了最先进的三维地质雷达和无人机热成像技术,所有数据显示,地质结构稳定,没有任何异常。”那技术负责人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屑,“你们这位老师傅,总不能靠闻土味找问题吧?”
赵小满没有理会对方的冷嘲热讽,只是默默地从工具箱里拿出那双已经泛白的劳保鞋,小心翼翼地穿上。
这双鞋,他已经很久没穿过了,那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和父亲的味道。
穿好鞋,赵小满抬起头,平静地看着对方,只问了一句:“最近有没有人说,晚上听见地下嗡嗡响?”
技术负责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对方会问这个问题。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工作人员,似乎在寻求答案。
沉默片刻,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巡检员,迟疑地举起了手:“我……我好像听见过,有点像变压器哼歌,但又不太像。”
赵小满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示意对方带路。
他沿着地铁管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手里拿着那把老旧的听音锤,不时地停下脚步,把手贴在井壁上,闭上眼睛,仔细倾听。
他的表情专注而认真,仿佛在聆听大地深处的秘密。
走了大约三公里左右,赵小满突然在一个叫做K7+200的地点停下了脚步。
他用听音锤轻轻敲击地面四下,发出“咚咚咚咚”的沉闷声响。
然后,他缓缓俯下身子,凑近井盖的缝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是电的问题,是水泡了二十年的老混凝土,在慢慢吐气。”赵小满抬起头,指着脚下的井盖,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儿蓄水腔,压力一变就鼓泡。”
这句话一出,周围顿时一片哗然。
大家都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个废弃的防空洞,怎么可能影响到地铁的结构安全?
郑卫东立刻拨通了周卫国的视频电话,将现场的情况简单描述了一下。
电话那头,周卫国听完赵小满的描述,沉默了几秒钟,突然爆发出了一声怒吼:“这是‘活肺效应’!老子八十年代修桥墩的时候见过!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活肺效应?”在场的人都一脸茫然,显然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简单来说,就是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混凝土,就像人的肺一样,会吸收水分,也会释放气体。如果地下存在一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