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决策依据!”
吴志强对着下属怒吼道,“仅仅凭着一封匿名报告和一些未经证实的猜测,就叫停这么大的项目,简直是胡闹!”
他强烈要求撤销停工令,恢复施工。
面对吴志强的强硬态度,于佳佳并没有争辩。
她知道,想要说服这些保守派,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邀请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双轨评估”
。
所谓的“双轨评估”
,就是同时进行两组独立的风险评估。
第一组专家,只凭借常规的检测数据,对保障房项目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
而第二组专家,则结合“号子声谱+手感记录+历史图谱”
,进行交叉验证。
结果,第一组专家评估的结果是“低风险”
。
他们认为,从现有的检测数据来看,保障房项目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
但第二组专家,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高危”
。
他们认为,结合赵工当年留下的线索和最新的勘探结果,保障房项目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随时可能生坍塌。
七日后,就在专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保障房项目原位置,生了一起轻微的塌陷。
虽然塌陷的面积不大,但足以证明第二组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
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争相报道此事。
在新闻布会上,记者们纷纷追问塌陷的原因。
郑卫东站在聚光灯下,神情严肃。
他只说了一句话:“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教你怎么听地。”
秦峰趁势推出了“劳动音景计划”
。
他在十二个重点工地设立“声音驿站”
,鼓励工人们用自己的方言,讲述当日的作业心得。
系统会自动生成语音日志,并接入档案馆的动态舱,永久保存。
个入驻“生音驿站”
的站点,便是赵工老锅炉房原址改建的社区服务中心。
揭牌那天,赵小满穿着一身干净的工装,来到了现场。
他默默地走到墙边,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磨短柄的扫帚。
这把扫帚,是当年北环线抢修时,他父亲用过的。
赵小满将扫帚挂在墙上,并在旁边贴上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
“1983年冬,北环线抢修,它听过第一声号子。”
许嵩参加完活动,和于佳佳、赵小满简单告别后,就准备打车回学校。
一阵夜风吹过,吹散了他额头的汗珠,也让他清醒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