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接过牛皮纸袋,里面是一本边缘烧焦的原始施工日志。
她的心突然紧了一下,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这是……”
她抬起头,刚想问,但那个人已经转身离开了。
于佳佳的手指轻轻颤抖,她打开日志,里面记载的,是一个尘封多年的故事。
她的心跳骤然加,仿佛听到了时间的回响。
深冬的清晨,冷得让人直哆嗦,哈气都能瞬间成霜。
于佳佳搓着冻僵的手,拆开那个没有署名的快递。
牛皮纸袋粗糙的触感,像极了老电影里的桥段,带着一股尘封的味道。
展开一看,竟然是一本烧焦了边缘的原始施工日志,纸张泛黄,字迹有些潦草,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狠狠地敲在她的心上。
她快翻阅着,心跳也跟着加。
日志里记录着某重点桥梁桩基深度不足的事实,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
在最后一页,用颤抖的笔迹写着一句:“我签了字,但我没看见。”
于佳佳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要命的东西!
她没有立即公开,而是迅行动起来。
扫描,制作微缩胶片,封存!
一气呵成,仿佛演练过无数遍。
“佳佳姐,你这是要搞啥?直接举报不就得了?”
姚小波挠着头,一脸不解。
于佳佳神秘一笑,指了指窗外:“有些账,举报太便宜他们了。
得让地基自己慢慢消化,懂吗?让时间来揭穿一切。”
窗外,第一场雪静静落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了每一条新补的裂缝,试图掩盖着什么。
“这灰,要怎么埋?”
姚小波看着她,有些担忧的问道。
于佳佳只是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走进了风雪之中:“走吧。”
“市民查账团”
第二期报告出炉,锁定三家关联企业涉嫌系统性造假,其中一家实际控制人竟是当年批准“材料调剂”
的退休高官之子。
舆论沸腾,官方却迟迟未动。
于佳佳不再等待,联合李素芬启动“档案复活计划”
——将尘封的《工程伦理审查备忘录》手稿影印百份,附上二维码链接完整证据链,悄悄投入全市各工地资料室。
窗外,警车的警笛声此起彼伏,仿佛预示着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三天后,多个项目组自停工自查,工地上的工人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愤怒和不解交织在一起。
周正礼听闻此事,怒闯档案馆,手持一把生锈铁锤。
“你们把黑账翻出来,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他吼道。
众人紧张之际,他却转身走向展厅一面空白墙,抡锤凿开瓷砖,露出背后一块水泥标牌——“1993年东区管网奠基纪念”
,背面刻着全体施工人员姓名。
他指着名单:“这些人,一半现在住棚户区,一半进了监狱。
你们说的债,到底是谁欠的?”
李素芬默默取出相机,将整面墙录入特藏编号hoo8,心中五味杂陈。
赵工最后一次现身锅炉房,交给于佳佳一只密封玻璃瓶,内装半勺黑色泥浆。
“这是第一口塌陷井的底泥,”
他说,“我一直留着,等有人敢认。”
她将其送入市历史灾害纪念馆,要求与荣誉奖杯同柜陈列。
馆方犹豫,她只说:“不放进去,就说明我们还没准备好面对自己。”
最终,展签定名为《城市的伤疤标本》,参观者们的目光在瓶子前久久停留,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吸引。
郑卫东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