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教学方法不受标准化考评约束。”
这简直就是开了金口,给了“粗碗”
尚方宝剑!
当晚,市规划院副总工陈砚田,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对着一盏台灯呆。
他从书架角落里,翻出一本老掉牙的《市政工人操作手册》影印本,那是他爸当年参与编制的。
泛黄的书页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字。
陈砚田一页页翻着,突然,在“地基巡检”
那一章节的夹页里,现了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真正的检查,始于脚底麻。”
他愣住了,感觉像是被电流击中一样。
陈砚田拿起手机,对着那行字拍了张照片,然后到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同学群里,配文:“他们不是落后,是我们忘了怎么走。”
消息出去,群里一片沉默。
几分钟后,群里有人了一个挠头的表情,紧接着,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
陈砚田看着手机屏幕,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他关掉台灯,办公室陷入一片黑暗。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于佳佳来的消息:“陈工,明早八点,老地方见一面?”
于佳佳挂断电话,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摩挲着,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市政府准备把“城市感知标准”
写进地方立法草案,这本是件好事儿,可初稿里,人工巡检竟然只被当成了“辅助手段”
,列在附录里。
“简直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当抹布!”
她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
想在体制内改变现状,难啊!
那些专家、学者,一个个引经据典,数据模型一套一套的,可谁又真正弯下腰,去听听这城市的心跳呢?
于佳佳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既然庙堂之上无法撼动,那就从民间入手,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她立刻联系了姚小波,这个鬼点子最多、执行力强的堂弟。
“小波,帮我做个小程序。”
于佳佳开门见山,“我要搞一个‘全民触诊地图’!”
“全民触诊?姐,这名字听着像……像老中医义诊啊!”
姚小波在那头乐了。
“少贫!
就是让大家把每天脚下感觉到的异样都记录下来,井盖松动、路面微颤、墙根嗡鸣……什么都行,上传到平台。”
“呦,这是要搞事情啊!
行,包在我身上!”
姚小波兴奋地应了下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我听见了’!
口号我都想好了——你踩过的路,也在记得你!”
于佳佳听着这口号,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微笑。
这小子,有点东西!
一周后,“我听见了”
小程序正式上线。
谁也没想到,这款看似“土味”
的小程序,竟然迅火爆全网。
“感觉脚下不对劲,赶紧上传,说不定能救人一命!”
“没天走过这条路,今天突然感觉有点晃,赶紧打卡!”
“我听见了,你呢?”
短短一周时间,平台就涌入了十万多条数据。
其中一条来自郊区新建安置房小区,引起了于佳佳的注意。
“最近晚上,总感觉地面像心跳一样抖,尤其是晚饭后,更明显。”
“我家也是,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幻听,看来不是我一个人。”
“会不会是地震了?!”
于佳佳立刻把这条信息转给了郑卫东。
郑卫东是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总工程师,典型的技术官僚,务实但又受制于体制。
“老郑,看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