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不!
秦峰咬咬牙,决定改变策略。
既然他们觉得自己不配登台,那就让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声。
他找到了周正礼,这位倔强的老队长,是地质勘察队的活化石。
“老周,帮我个忙。”
秦峰开门见山。
“说!”
老周惜字如金。
“带我深入地铁夜间维护班组,我要录下他们工作的声音。”
老周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秦峰的用意。
“行,我带你去。”
凌晨一点,地铁停运。
秦峰和林小满跟着老周,走进了幽深的隧道。
拖把刮过地面的刺啦声,扳手拧紧螺栓的金属撞击声,电瓶车启动时嗡嗡的马达声……这些原本嘈杂而单调的声音,在秦峰的耳中,却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林小满用专业的设备,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这些声音。
她像一个声音的猎人,捕捉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差别。
接下来的几天,林小满设计了一个名为“声景镜屋”
的装置。
她将录制到的地铁维护声音,经过特殊的处理和混音,投射到废弃的人防通道里,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声音空间。
秦峰邀请工人家属们,闭上眼睛,走进这个“声景镜屋”
。
“这是我爸每天回家的脚步。”
一个少年突然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他叫李明,是当年凿岩班李师傅的儿子。
他的父亲,在一次隧道塌方事故中永远地离开了。
李明说,他已经很久没有梦到自己的父亲了。
但是,当他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时,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
他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在弄堂口等待父亲回家,听着父亲那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地靠近。
“爸,我好想你!”
李明哭得撕心裂肺。
“声景镜屋”
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愿意“用声音见面”
。
他们不再抗拒,不再沉默,他们开始主动地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声音,为自己代言。
秦峰知道,他的“地下回声计划”
,正在慢慢地生根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