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看到了无数双脚步,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点一点地改变着地下的结构。
他翻出工具箱里一把闲置多年的铜锤,走到自家院子的水泥地上,轻轻地敲出了三下。
“笃、笃、笃……”
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韵律,在空气中微微震荡。
第二天清晨,邻居家的小孩上学路过,无意识地用脚尖点了三下地面。
再往后两天,送奶工停自行车时,也习惯性地跺了三脚。
赵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只是每周日晚饭后,都会坐在院门口听一会儿地响,像在等老朋友打招呼。
林小满最近现,“活着的声景网络”
的上传量激增,许多音频背景中都出现了高度相似的三击节奏,但来源地却遍布全国各地。
“这……什么情况?”
她皱着眉头,开始顺藤摸瓜。
很快,她就现,某款国产助眠app偷偷集成了“步行街夜曲”
白噪音包,并且宣称是“基于神经科学原理设计的放松节拍”
。
“神经科学原理?放屁!”
林小满气得差点没把电脑砸了。
她本想声明澄清,告诉大家这根本不是什么科学,而是真实的生活。
但转念一想,如果直接澄清,恐怕只会适得其反,反而让更多的人相信了app的宣传。
于是,她灵机一动,将原始的刘婶收工录音,混入了一段菜市场叫卖声,以匿名用户的身份上传至该app的评论区。
“这才是真正的步行街夜曲!
原汁原味,童叟无欺!”
她还特意在评论里强调了一句。
一周后,app的开者主动联系了她,语气十分客气:“您好,我们后台数据显示,带市井杂音的版本,用户留存率高出了47,请问我们能否合作推出‘真实生活节拍系列’?”
林小满嘴角微微上扬,回复道:“可以,但不准降噪。”
于佳佳这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她的“反训练计划”
。
她悄悄联系了麦窝社区,在步行街七处铃铛点的下方,埋设了微型振动传感器,并且接入了一个不联网的本地回路。
“这玩意儿,能行吗?”
秦峰看着那些小小的传感器,有些怀疑。
“行不行,试试才知道。”
于佳佳神秘一笑,“咱们要用真实的地底三击,反向干扰ai对‘理想节拍’的学习模型。
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明白,真正的节奏,是学不来的!”
这天,智能水务系统项目经理周志明,正带着他的团队,在步行街进行“节律照明”
的试点调试。
“周经理,咱们的系统始终无法稳定识别,灯光忽明忽暗,完全没有规律啊!”
一个工程师擦着汗,焦急地说道。
周志明皱着眉头,看着那些闪烁不定的感应灯,心里也有些烦躁。
“再检查一遍!
看看是不是线路有问题?”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