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顶层,灯影飘荡,吴小雨合上了手中的计划书,窗外灯光与影寻找着久未透露的秘密。
声音在她耳畔盈盈旋转,却在她那一瞬的微笑中戛然而止,似乎预示着某种延续的告别,即便林小满打算关闭个人公众号,她知道又一次的悸动,隐于地下。
林小满坐在电脑前,眼前的屏幕静默无声,除了那张空白图片和标题《今天我没有录音》。
三年的时光,就在这一刻浓缩成了记忆的海洋。
她用手指划过鼠标,点击了送。
“城市声景日记”
的最后一期悄然上线,没有音频,没有解说,只是一阵白色的空旷。
留言区像是被黑夜里的暴风雨突然袭击。
数千条回复接踵而至,像是涌上岸的浪潮:“我在菜场听见剁肉接上了井盖。”
“昨夜暴雨,我爸修车时哼的调子和风声对上了。”
“今天地铁关门声像极了那三下。”
这些文字像萤火虫般闪烁,照亮了城市的灵魂。
林小满未删任何留言,只是默默截图保存,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捕捉住声音的回响。
最后,她将全部账号权限交给“城市声景观察联盟”
轮值群组,简单道:“以后不是我在听城,是城在听我们。”
与此同时,于佳佳收到了一份厚重的文旅部合作邀约,信封在灯光下泛着微微的暗金光泽。
邀约将“敲三下”
纳入“国家记忆工程”
重点项目——满满的官方背书和专项经费承诺。
然而,于佳佳果断提出一个鲜明的条件:“所有宣传材料不得出现任何人名、机构名或地标名称。”
对方有些错愕,她则递过一张泛黄的剪报——十年前某次相声演出海报,“德云社”
几个字占据了整个画面,却掩盖了台下观众的自然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