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电话,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这次又能响多久……”
她只希望,这些声音,能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多停留一会儿。
赵志明觉得,最近的工作,格外纠结。
作为省台技术科的副科长,他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机器、数据打交道。
他喜欢这种精确的感觉,喜欢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但最近,他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拧螺丝的。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毫无新意,毫无激情。
今天,他正在主持全省应急广播系统的升级测试。
厂商代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新系统的各种优点,其中最让他心动的,是用ai语音替代人工播报。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听起来,简直完美。
但他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测试过程中,他忽然提出一个要求:
“在每段播报后,加入一段‘呼吸间隙’。”
厂商代表愣了一下:“呼吸间隙?什么意思?”
赵志明解释道:“就是模拟人说话的停顿,长度不定,根据语境调整。”
技术组的工程师们纷纷表示质疑:
“赵科长,这样会影响信息传达的效率啊!”
“是啊,应急广播讲究的就是度,越快越好!”
赵志明没有争辩,只是调出了一组对比数据。
那是去年某山区洪灾时,村民对不同广播内容的响应情况。
结果显示,村民对带有“喘气”
的广播内容,响应度明显更快,理解程度也更高。
“机器可以精准,但人心靠的是‘还没说完’那点期待。”
赵志明淡淡地说。
方案最终通过了。
厂商代表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对系统进行了调整。
测试结束,赵志明独自留在静音亭里。
他打开系统后台,找到备用通道,悄悄地把静音亭的原始频率嵌入进去。
然后,他关闭了系统,起身离开了。
未启用,也不备案。
他想,也许有一天,当所有的声音都被机器取代的时候,人们会想起,曾经还有一种声音,是带着温度的。
周晓芸伸了个懒腰,准备下班。
明天,她要去省里开会,讨论新一批的非遗项目。
她走到办公桌前,关掉电脑,随手拿起一份文件,翻开。
那是新修订的非遗名录。
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目光停留在“传统音律”
那一栏,停顿了几秒,又移开了。
起身,锁门。
“咚——”
不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什么东西撞击地面。
她停下脚步,循声望去。
几个工人正在拆除老旧的办公楼,尘土飞扬,一片狼藉。
挖掘机巨大的铁臂,毫不留情地将一堵堵墙推倒,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她皱了皱眉,加快脚步,离开了这里。
拐角处,一辆老旧的桑塔纳缓缓驶过,车窗半开,露出半张沧桑的面孔。
那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专注地开着车,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
周晓芸瞥了他一眼,没有在意,继续向前走去。
桑塔纳驶过,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背影。
桑塔纳驶过,尾气带着一股子机油味儿,熏得人直皱眉头。
周晓芸吸了吸鼻子,心说这老家伙,开个破车还挺有范儿。
回到办公室,她径直走向电脑,熟练地打开非遗办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