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的无奈。
在这个飞展的时代,那些老物件,那些老传统,终究还是逃不过被遗忘、被抛弃的命运吗?
他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转身,回到了屋里。
屋里还是老样子,斑驳的墙壁,吱呀作响的木床,还有那张摆满了各种工具的老旧工作台。
老吴走到工作台前,从抽屉里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钳,又走到灶台旁,往灶膛里添了几把柴火。
火苗舔舐着锅底,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老吴将铁钳伸进灶膛,夹起那块带着铜锅碎片的砖头,放在火上炙烤。
砖头被烧得通红,散着刺鼻的气味。
老吴却仿佛毫无察觉,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当砖头烧到通红亮时,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从灶膛里取出,放在一块新浇的水泥井盖模具上。
然后,他用铁钳夹住铜锅碎片,用力地压进水泥里。
滚烫的铜水瞬间与水泥融合,出滋滋的声响,一股白色的烟雾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老吴没有停手,他一下又一下地压着,直到那块铜锅碎片彻底嵌入水泥之中。
三天后,那块带着铜锅碎片的水泥井盖,被铺在了村口的路面上。
井盖并不显眼,它混杂在其他的井盖之中,毫不起眼。
只有当行人踩在上面时,才会出一声轻微的“咔嗒”
声。
那声音很轻,很细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却像是一种暗号,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村里的放牛娃们,每天都会赶着牛群从这条路经过。
他们并不知道这块井盖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总觉得踩在上面的时候,特别的“顺”
。
于是,他们总是忍不住多踩上两脚,让那“咔嗒”
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谁也不知道,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稚嫩的脚步,为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默默地打着节拍。
林小满最近春风得意,她主持的“城市之声”
栏目,因为收视率稳步攀升,被台里正式纳入常规新闻的前奏。
这意味着,她的节目,将会每天晚上七点,准时在省台播出,黄金档啊!
编导找到她,让她尽快提供一批新的环境音素材。
林小满手里倒是有不少存货,各种标志性的城市生音,应有尽有。
但这一次,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她没有选择任何标志性的声音,而是提交了一段长达四十分钟的无重点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