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算法提供独立的“运行沙盒”
,并在需要时,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
和“资源调度”
!
思路瞬间贯通!
之前的瓶颈,在于他试图在同一个“平面”
上解决立体的问题。
而现在,他需要的是升维思考!
内部的威胁依旧存在,但林枫已经找到了破解核心难题的钥匙。
他果断改变了策略。
不再与“幽灵”
进行无休止的、被动的网络缠斗,而是将计就计。
他精心伪造了几个含有“诱饵数据”
的基因融合实验档案,并在其中埋下了极其隐蔽的、与基地核心能源系统监控模块相关联的触式追踪程序。
然后,他故意显露出一些“防御漏洞”
,引诱“幽灵”
上钩。
同时,他将主要的物理服务器进行了紧急物理隔离,并启用了一套完全离线的备用计算单元。
真正的战场,转移到了他的意识海中,转移到了对“虚空引擎”
更深层次潜能的挖掘上。
依托于之前对各类级基因“算法逻辑”
的分析积累,以及刚才那瞬间的灵感,林枫开始了全新的构建尝试。
他不再试图修改基因本身,而是以“虚空引擎”
为基石,尝试构建一个抽象的、框架性的逻辑层。
这个过程极其抽象和耗费心神,仿佛在虚空中编织法则。
他需要定义一套全新的“元指令集”
,用于描述和调用不同级基因特性所需的“资源”
和“环境”
;需要设计一个“资源仲裁器”
,公平且高效地分配能量、计算力和生物信号通道;最重要的是,需要创建一个“规则翻译层”
,能够将不同基因算法的“指令”
转换成一种共通的、可在框架内安全执行的中间代码。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飞流逝。
失败接踵而至。
构建的框架要么无法承载“不灭体”
那种规则级力量的冲击而崩溃,要么无法精确调度“极神经”
的瞬时爆需求而导致系统延迟,要么在尝试进行“数据交换”
时引新的信息冲突。
但每一次失败,都让林枫对“虚空引擎”
的特性和不同算法本质的理解加深一层。
他不断调整框架结构,优化元指令,强化仲裁逻辑。
终于,在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推倒重来后,一个极其简陋、但结构基本完整的基础算法框架,在他的意识海中,如同风中残烛般,艰难地稳定了下来。
这个框架,被他命名为——“天帝核心”
(ce1estia1reprototypeo1)。
它目前仅能同时协调两种最简单的特性:从“感协同”
中剥离出的“视觉焦距微调”
和从“极神经”
中剥离出的“短距突进神经信号优化”
。
而且协调方式非常原始,仅仅是做到了在视觉焦距调整的瞬间,暂时抑制突进信号的最高优先级,避免信号冲突导致动作变形,远谈不上增效。
但,这标志着从无到有的突破!
它证明了不同级基因特性,是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更高级的逻辑框架下共存的!
这不再是模仿或拼接,而是真正的创造!
是属于他林枫自己的技术体系的开端!
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如同暖流般涌遍全身,冲淡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紧张。
尽管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型,但它代表着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