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高的专注力和心算能力,【虚空引擎】的辅助计算功能被调用到极限,大脑高运转。
调整完毕,再次升空。
这一次,稳定性有所改善,虽然依旧晃动,但已不至于失控。
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动作:低空绕桩(利用矿坑里的巨大碎石)、急变向、爬升俯冲。
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和精神力透支,战甲的能量储备以肉眼可见的度下降至4o。
在一次尝试利用崖壁进行蹬踏反弹加时,计算出现微小偏差,战甲左肩装甲与岩石剧烈摩擦,溅起一串火星,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刮痕。
警告提示在hud上闪烁,但结构完整性无恙。
“极限机动下的误差容限需要重新评估。”
林枫毫不在意那点损伤,反而为测试出了实际边界而感到一丝兴奋。
最后,他将剩余能量集中,进行了一次最大功率的垂直爬升。
战甲如同利箭般射向夜空,冲破低垂的乌云,脚下荒芜的采石场迅缩小。
在离地近两百米的空中,他短暂悬停。
那一刻,狂风呼啸着掠过战甲表面,脚下是漆黑的大地,头顶是稀疏的星辰。
一种挣脱引力束缚的自由感,混合着驾驭力量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虽然短暂,虽然粗糙,但这确确实实是飞行!
是凡人迈向天空的第一步!
然而,这种畅快感很快被现实拉回。
能量储备警报响起,仅剩15。
他立刻转为滑翔模式,利用战甲的气动外形(虽然简陋)和剩余动力,调整姿态,向着预定的降落点——矿坑边缘一处平坦的岩石平台——俯冲下去。
降落过程依旧惊险。
下降度过快,着陆缓冲系统全力工作,仍出沉闷的撞击声。
林枫屈膝卸力,战甲关节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但最终稳稳站住。
飞行测试结束。
战甲能量降至8,多处关节和外壳出现疲劳警告,控制系统日志记录了过两百处需要优化的参数异常。
但,成功了!
他实现了短暂的、可控的飞行!
林枫解除战甲,瘫坐在冰冷的岩石上,大口喘着气,精神和体力的双重消耗让他近乎虚脱。
但看着眼前这套布满刮痕、却承载着他梦想与希望的“夜鸦”
,眼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意义非凡。
他仔细下载并分析了全部飞行数据,标记出十几个关键改进点。
尤其是能量消耗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夜鸦”
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大打折扣。
休息片刻,恢复了些许力气后,林枫开始收拾装备,准备返回基地。
就在他即将离开采石场时,心中一动,下意识地启动了战甲头盔的被动传感器记录回放功能,想最后看一眼刚才飞行的空域。
回放画面快滚动,在爬到最高点、悬停的那几秒画面中,除了乌云和星辰,传感器背景噪音里,似乎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一闪即逝的、非自然的红外热源信号斑点。
信号源的高度远在他之上,位于临近空间边缘,几乎与背景辐射融为一体,若非传感器灵敏度极高且他此刻刻意回放细查,根本难以察觉。
那是什么?高空无人机?气象气球?还是……?
林枫的心猛地一沉。
联想到“天庭目光”
的警告,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难道刚才的试飞,不仅被地面的“幽灵”
注视着,连高空……也未能逃脱某些存在的眼睛?
他立刻关闭所有系统,将战甲装入伪装箱,以最快度悄无声息地撤离了采石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