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他的疑问,精准地指向了历代王朝覆灭的核心原因之一。
【视频的揭露层层递进:】
【“而且,在不少地区,地主还兼营着高利贷的营生。”
】
【“比如,在青黄不接的灾年,你为了活命,向地主借了一百斤粮食。”
】
【“等到秋收,你可能要还他一百五十斤,甚至两百斤!”
】
“两百斤?!
!”
这个数字让各朝代的农人感到一阵眩晕。
“这这哪里是借粮,这是要命啊!”
老农声音颤,“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地才能收多少?刨去种子、自家口粮,能剩下几斗?”
“这二百斤的债,怕是砸锅卖铁、卖儿卖女也还不上啊!”
“驴打滚,利滚利,这是往死里逼啊!”
更多的人出了悲愤的叹息。
他们太熟悉这种手段了,这几乎是悬在每一个贫苦农户头顶的铡刀。
身处深宫的李治看到这里,神色严峻。
“此等盘剥,与杀人之刃何异?!”
【“多少农人,就是因为还不起这永远也填不满的阎王债,被迫将自己祖辈传下来的、或者辛苦开垦的仅有的那一点土地,抵给了地主!”
】
【“就这样,农民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地主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
】
【这个动态的过程,清晰地展示了一个冷酷的、无法挣脱的恶性循环:】
【灾年借贷→高利盘剥→无力偿还→失去土地→更加贫困,更加依赖借贷或沦为赤贫佃户→下一次灾年】
李世民代入其中,以他的雄才大略,竟也感到一阵无力。
他眉头紧锁,喃喃自语:“若朕是那农人,家有老小,灾年借粮是死,不借亦是死这分明是一个死局!”
他作为统治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单个农户的悲剧,更是侵蚀国家根基的毒瘤。
“必须要有办法阻止均田令需严格执行,抑兼并之策需常抓不懈,或许还需官府设立常平仓,在灾年平价放粮,以绝高利贷之土壤?”
视频的旁白带着沉重的无奈,点出了这个循环的终极悲剧:
【“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要么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要么就只能更加卑微地依附于地主,接受更苛刻的租佃条件,世世代代,难以翻身。”
】
画面中,出现了农民拖家带口、满面尘土地逃离家乡的凄凉景象,与地主庄园里新立的界碑形成刺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