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要维修,不会拆的。
"
李梦生沉默良久,然后幽幽一叹:"
九十年的戏院啊真要没了?"
那晚之后,戏院里的异常现象越来越多。
不止是夜半戏声,有时早晨老赵来上班,会现舞台上有零星的脚印;有时道具间的戏服会被翻动;甚至有一次,售票处的老式打字机自己打出了一行字:"
救救戏院"
。
老赵知道,这是李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安。
一天下午,戏院来了个年轻的女孩,自称是报社记者,想写篇关于老戏院的专题报道。
"
我叫林小雨,"
女孩出示记者证,"
听说金城大戏院可能要拆除,想来记录下它的故事。
"
老赵本要拒绝,但看着女孩真诚的眼睛,还是让她进来了。
林小雨对戏院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她拍摄斑驳的海报,记录墙上的老照片,甚至爬到阁楼去看那些积满灰尘的旧道具。
"
太美了,"
她感叹道,"
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历史。
"
当她走到舞台前时,突然停下脚步:"
赵师傅,您有没有听过一个传说?关于戏院创始人李梦生的?"
老赵心头一跳:"
听过一些。
"
"
据说他最后一场戏唱的是《霸王别姬》,"
林小雨的眼睛亮,"
倒在台上时还在唱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有人说他的灵魂一直留在这里,是真的吗?"
老赵含糊其辞:"
传说而已。
"
但林小雨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她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李梦生的生平:出身梨园世家,十岁登台,二十五岁成名,三十岁英年早逝。
终身未娶,把一切都献给了京剧。
"
他真是个传奇,"
林小雨对老赵说,"
如果能采访到他就好了。
"
老赵苦笑。
他何尝不想让更多人了解李梦生的故事?
当晚,林小雨执意要留在戏院体验"
夜半戏声"
。
老赵拗不过她,只好同意。
深夜十一点,戏院再次陷入寂静。
林小雨躲在观众席的阴影里,紧张地等待着。
十二点整,唱戏声准时响起。
还是《霸王别姬》,但今晚的唱腔格外悲凉。
林小雨激动地记录着,连呼吸都放轻了。
当唱到"
虞兮虞兮奈若何"
时,她忍不住轻声接了下句:"
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
"
唱戏声戛然而止。
片刻后,一个身影缓缓从幕后走出。
在月光下,他的身形半透明,穿着精致的戏服,脸上化着霸王项羽的妆容。
"
你懂戏?"
李梦生惊讶地看着林小雨。
林小雨又惊又喜:"
您就是李老板?我是记者林小雨,正在写关于戏院的报道。
"
老赵急忙从后台跑出来:"
李老板,这"
"
无妨,"
李梦生摆摆手,"
既然懂戏,便是知音。
"
那晚,三人在空荡的剧场里聊到天亮。
李梦生讲述了他与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