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模样和演技都特别出众,我们还有额外的大礼奖赏。不管刮风下雨,活动照常举行。特此提前通知!”
通知写完后,杜慎卿就把它交给鲍廷玺收好,又让仆人到店里取来一百多把扇子。季苇萧、杜慎卿和来道士三人,每人分了几十把,准备在上面题字写诗。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商量邀请哪些客人来参加聚会。
季苇萧铺开一张红纸,就开始写名单:宗先生、辛先生、金东崖先生、金寓刘先生、萧金铉先生、诸葛先生、季先生、郭铁笔、僧官老爷、来道士老爷、鲍老爷,再加上杜慎卿和季苇萧两位主人,一共十三个人。然后,就用杜慎卿和季苇萧的名义,写了十一封请帖。
几人忙乎了大半天,杜慎卿小妾的弟弟王留歌就带着一个挑着担子的人来了。担子上有两只鸭、两只鸡、一只鹅、一块肉、八种点心,还有一瓶酒,说是来看望姐姐。杜慎卿一见,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
王留歌先是向杜慎卿行礼,随后杜慎卿就拉着他上下打量,发现这小伙子长得确实俊俏,比他姐姐还漂亮。杜慎卿让他先进去见姐姐,出来后一起坐着。又吩咐仆人把送来的鸡鸭收拾了,准备下酒。
王留歌见过姐姐出来后,杜慎卿就把在莫愁湖湖亭办聚会、让戏子唱戏比赛的事儿告诉了他。王留歌一听,就来了兴致:“有意思!到时候我也上台演一出!”季苇萧趁机说:“别等到那天了,今天就唱支曲子,让我们一饱耳福!”王留歌笑着没推辞。
到了晚上,酒菜上桌后,大家就边吃边聊。随后,鲍廷玺就吹起了笛子,来道士打着拍子,王留歌唱起了“碧云天,──长亭饯别”。他的歌声婉转动听,足足唱了三顿饭的功夫才结束。众人听得那叫一个如痴如醉,最后都喝得酩酊大醉,这才各自散去。
等到五月初三聚会这天,两班戏子的戏服、道具等箱子就先被送到了莫愁湖。季苇萧和杜慎卿两位东道主也早早就赶到了,其他客人也陆陆续续来了。鲍廷玺领着六七十名在通知单上画了“知”字、答应来参加的旦角戏子,前来拜见杜少爷。
杜慎卿让戏子们先吃饭,吃饱后就各自装扮起来,然后一个个在亭子前走过,好让他仔细瞧瞧,看完后再登台表演。戏子们答应着就去准备了。
各位名士们打量这莫愁湖的湖亭,只见亭子四面都开着轩窗,四周全被湖水环绕。微风轻轻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波纹,就像皱起的绸缎一样。亭子外还架着一座板桥,戏子们装扮好后,都从这座桥上走进来。
杜慎卿让人把亭子的中门关上,让戏子们过桥后,沿着回廊绕进去,又从东边的格子门进,再从亭子中间穿过,最后从西边的格子门出去。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能把戏子们婀娜多姿的模样,仔仔细细地看个清楚。
戏子们吃完饭后,就纷纷开始梳妆打扮,他们头上戴着崭新的包头,身上穿着鲜亮的戏服,然后挨个走过板桥,从亭子中间穿行而过。杜慎卿和季苇萧两人手里偷偷藏着纸和笔,仔细观察着戏子们的表现,还不时做下标记。
过了一会儿,酒席已经摆好了,锣鼓声也响了起来,戏子们就开始轮番登台表演。有人演《请宴》,有人演《窥醉》,有人演《借茶》,还有人演《刺虎》,剧目丰富多样。轮到王留歌时,他表演了一出《思凡》,格外精彩。
夜幕降临时,几百盏明角灯就高高挂起,把四周照得亮如白昼。悠扬的唱戏声在空中飘荡,一直传到云霄之上。城里当官的、开店的、做生意的有钱人,听说莫愁湖在办盛大的戏曲聚会,就纷纷雇来打鱼的小船,在船上搭好凉篷、挂上灯笼,划到湖面上,围着湖亭观赏演出。看到精彩之处,众人齐声叫好,热闹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天亮才渐渐散去。这时城门已经打开,大家才各自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