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更不用耗费粮草军饷!”
霍无忌听罢,眼中精光闪动,缓缓点头:“先生此策,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若能如此,四路可平,朕亦可高枕无忧矣。”
然刘伯温并未放松神色,反而正色道:“陛下,此战虽可胜,然战后之患,更甚于战时!臣尚有一事,不得不言。”
“何事?”
“自陛下登基以来,诸将浴血奋战,平乱定国,皆望封赏。然至今未有明诏,军心已有浮动。若再拖延,恐功臣寒心,将士离散,届时内乱将起,外敌未退,而国已危矣!”
霍无忌心头一震,恍然醒悟。帝王之道,不在一人之勇,而在驭人之术。封赏功臣,非仅为酬劳,更是安天下之本!
“朕明日便召内阁拟诏,论功行赏!”他沉声说道,随即看向刘伯温,“先生运筹之功,天下无双,当为首功。朕欲封先生为公爵之首,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刘伯温却连忙躬身推辞:“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臣志不在爵禄,唯愿天下太平。此次封赏当以李靖为首!”
霍无忌略一沉吟,皱眉道:“朕曾许诺封李靖为‘关中王’,如今若不兑现,恐其心生不满。”
“此一时,彼一时也。”刘伯温语重心长,“今异姓封王者,古来皆为大忌。若今日封李靖为王,柴荣、刘裕、王保保等人皆拥重兵,坐拥数州,又当如何安置?封之则天下裂土分疆,不封则人心不服。陛下新立,根基未稳,岂可贸然行此危局?”
霍无忌默然良久,终是长叹:“先生所言极是。异姓王不可轻授,朕险些酿成大错。”
“臣斗胆再进一言。”刘伯温声音低沉而坚定,“李靖等人虽忠心可嘉,然手握重兵,久镇一方,已成割据之势。眼下外敌当前,尚可共御外侮,一旦太平,恐生骄矜,尾大不掉,反为国患!”
霍无忌目光一凛:“先生以为当如何?”
“中央集权,军权归一!”刘伯温掷地有声,“陛下当趁此战之机,重建五军都督府,将京畿六十万大军整编为中、左、右、前、后五军营,设大都督统辖,春秋轮训,闲时屯田,战时出征。遴选忠勇之将,亲自操练,使此军唯陛下之命是从!”
他走近一步,低声道:“待他日时机成熟,可逐步收各地兵权,推行兵役改制,使天下之兵,皆出于朝廷,而非私将。如此,方可保我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霍无忌久久伫立,望向殿外沉沉夜色,仿佛看见万里河山在战火中起伏,看见千军万马在号角中奔腾,也看见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帝国,在风雨之后缓缓升起。
良久,他轻声道:“就依先生之策。”
风起云涌的乱世,才刚刚拉开序幕。而真正的帝王之道,不在亲临战场,而在执掌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