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徐元直(1 / 2)

深秋的京都郊外,枯黄的梧桐叶在萧瑟的风中打着旋儿,悄然落在一处僻静茅庐的屋檐上。庐内,茶香袅袅,却驱不散两位对坐者眉宇间的凝重。

顾宪成——这位曾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东林党魁,先太子业师,如今虽布衣芒鞋,闲居在这草庐之中,但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眸深处,依旧燃烧着不曾熄灭的忧国之火。

他缓缓斟满两杯清茶,将其中一杯推向对面的来客,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山野草庐,竟能迎来荆襄名士徐元直大驾光临,实令蓬荜生辉。只是,老夫不解,值此多事之秋,元直不在蜀中辅佐诸葛亮,何以千里迢迢,踏足我这失势罪臣的栖身之所?”

徐庶,风尘仆仆,却难掩其眉宇间的锐气与智慧。他并未急于去碰那杯茶,而是迎着顾宪成审视的目光,坦然直言,字字如锤:“宪成公,庶此番冒昧前来,非为私谊,亦非为蜀汉,实为挽救危如累卵之大夏基业!”

顾宪成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笑意,仿佛听到了一个荒谬的笑话:

“哦?挽救大夏基业?元直此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我大夏扫平诸侯,一统在即,国力正如日中天,根基稳固如磐石,何须你一介蜀臣来挽救?莫非是诸葛孔明欲行那挑拨之事,派你来乱我朝纲?”

“宪成公!”

徐庶声音陡然提高,目光灼灼如电,“您乃天下清流领袖,士林楷模,难道真要自欺欺人,坐视这大夏江山易主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荡的情绪,语气转为沉痛,“宪成公,徐庶虽不才,亦知‘士为知己者死’。今日摒除地域之见,冒险前来,是感念天下苍生,不忍见中原再陷战火,更是敬重宪成公您一身铮铮铁骨,满腔忠义热血!我们何不打开天窗说亮话?夏国如今外强中干、主少国疑、权臣当道的局面,您比我看得更清楚!若再不思行动,力挽狂澜,只怕改朝换代,就在霍无忌凯旋入京,接受‘九锡’之时!”

“徐元直!慎言!”

顾宪成脸色一沉,低喝道,“你可知就凭你刚才这番话,老夫便可唤来衙役,治你一个煽动谋逆、离间君臣之罪!”

“宪成公若要拿我,何必等到此刻?”

徐庶毫无惧色,反而向前倾身,压低了声音,话语却更加犀利,

“‘臣强主弱,尾大不掉’,此乃自古亡国之兆!那霍无忌接辽东父祖之功,步步高升,其人性情果决,手段狠辣,绝非甘居人下、恪守臣节之辈!此次平定西楚,兼并强虏,其功勋之着,已远超历代功臣!敢问宪成公,他如今已是摄政王,位极人臣,此番挟不世之功班师,朝廷该如何封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之日,便是图穷匕见之时!”

顾宪成沉默不语,只是握着茶杯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徐庶的话,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他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见顾宪成有所动摇,徐庶继续加码,抛出更具体的证据:“庶远在蜀中,亦听闻一事。昔日燕使荆轲,冒死献上的那方象征天命所归的始皇传国玉玺,如今何在?据闻已被霍无忌私自扣下,藏于府中,秘不示人!此乃传国重器,得之方可谓‘受命于天’!他霍无忌一个臣子,私藏玉玺,意欲何为?这难道不是其狼子野心,最赤裸的证明吗?”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这简陋的茅庐,语气中带上了几分悲悯与激将:“宪成公,您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社稷之志!先帝在时,您是何等意气风发,致力于激浊扬清,重整河山!可如今呢?只因秉持公心,不肯同流合污,便被那霍无忌寻由革职,削籍为民,困守在这京都郊外的草庐之中,只能空对着秋风落叶,独饮这杯残茶!您……当真甘心吗?甘心看着自己一生守护的儒家纲常、君臣大义,被那武夫践踏于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中国古代名人传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