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寒风裹着落叶掠过柳岸里,清溪村和望谷村却早早换上了“暖冬装扮”——体验点的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墙上贴满了游客留下的“家国心愿”便签,连村口的老树上都系着彩色的绸带,上面写着大家对新年的期盼。六人趁着冬闲,又一次来到村里,这次不仅是为了给老人们送暖,更是为了筹备一场“冬日记忆分享会”,让村民和游客一起,把一年来的温暖故事攒成“新年礼物”。
陆则和倾喃先去了周奶奶家。老人正坐在窗边缝棉衣,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格外温暖。看到两人来,周奶奶赶紧放下针线,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这是我给孩子们缝的小棉袄,都是用新棉花做的,你们帮我带给研学活动里的孩子。”倾喃接过布包,触手柔软,眼眶微微发热:“奶奶,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想着孩子们。”周奶奶笑着说:“孩子们喜欢听我的故事,我就高兴,这点小事不算啥。”
陆则打开录音设备,想让周奶奶录一段“新年祝福”给孩子们。周奶奶清了清嗓子,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孩子们,冬天冷,要多穿衣服,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奶奶等着明年再给你们讲当年的故事。”录音里,老人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温润,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心里暖暖的。离开时,倾喃把带来的暖手宝递给周奶奶:“奶奶,这个您拿着暖手,明年我们还来看您。”
沈亦舟和凰慕则在望谷村忙活“记忆墙”的布置。他们把一年来收集的照片——孩子们体验缝棉衣的笑脸、游客和刘奶奶的合影、村民们丰收的场景,都洗出来贴在墙上,还在每张照片旁边留出空白,让大家写下照片背后的故事。
刘奶奶拄着拐杖来帮忙,看到墙上自己教游客缝棉衣的照片,忍不住笑了:“这张照片拍得好,你看这姑娘学得多认真。”凰慕赶紧递过笔:“奶奶,您给这张照片写句话吧,以后大家看到,就知道这背后的故事了。”刘奶奶接过笔,慢慢写下:“教姑娘缝棉衣,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心里高兴。”字虽然写得有些歪,却满是真情。
沈亦舟则在墙上留出一块“心愿区”,让游客和村民写下新年愿望。有个游客写道:“明年还要来望谷村,听刘奶奶讲更多故事,学缝平安符。”还有个村民写道:“希望体验点越来越好,村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沈亦舟看着这些心愿,心里满是期待:“这些心愿就是咱们明年的目标,一定要让大家都实现。”
温叙言和樊赟则忙着给村里的老人们送年货。他们买了米、面、油,还有厚实的棉被,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里。在赵爷爷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两人来,赶紧起身迎接:“你们又来看我,太麻烦你们了。”温叙言把棉被递给赵爷爷:“爷爷,这是新棉被,晚上盖着暖和。”樊赟则拿出“烽火记忆手册”,翻到赵爷爷的故事那一页:“爷爷,您看,这是您的故事,好多人都看到了。”
赵爷爷接过手册,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看到自己的急救包照片时,眼里泛起了光:“没想到我的故事能印成书,以后我孙子看到,也知道他爷爷当年是干啥的了。”温叙言笑着说:“爷爷,您的故事是咱们的宝贝,以后还要收录更多您的故事。”离开时,赵爷爷拉着温叙言的手说:“明年体验点有啥活儿,你们尽管叫我,我还能帮上忙。”
腊月廿八,“冬日记忆分享会”在清溪村的文化广场如期举行。广场上搭起了简易的舞台,挂着红灯笼,摆着村民们自己做的点心——糯米糕、花生糖、梨汤,热气腾腾的,格外热闹。村民和游客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热乎的梨汤,脸上满是笑意。
分享会开始后,周奶奶第一个上台。老人穿着新做的棉袄,手里拿着当年的小铃铛,轻轻摇了摇:“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过年,我高兴。我给大家再讲个当年的故事,那年冬天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