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赟点头,手里攥着刚做的迎春缠花:“只要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把传统文化的美,传递到更多地方。”
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初春新萌,巡展启航,文化交流,未来可期。”
夕阳落在展厅的作品上,给每件作品都镀上了层金边。
四人知道,巡展的展只是新旅程的开始,接下来还有里昂的巡展,还有更多关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故事,等着她们去书写,等着她们把“轻折柳”
的温暖和手艺,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美,看见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锦川巡展的余热还没散去,四人就忙着打包展品,准备前往法国里昂。
出那天,柳岸里的居民都来送行——张叔塞了袋桂花糕,说让她们在法国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陈爷爷递来个竹编收纳盒,用来装缠花工具;李爷爷则写了幅“艺通中外,情满山河”
的毛笔字,让她们挂在里昂的展厅里。
“到了法国别惦记家里,好好把咱们柳岸里的手艺亮出来!”
张叔挥着手喊,眼眶却有些红。
飞机降落在里昂时,苏菲和几位法国手工匠人早已在机场等候。
玛丽一看见苏菲,就激动地冲过去拥抱,用法语叽叽喳喳讲着锦川的趣事,苏菲听得笑着点头:“早就盼着你们来,展厅都布置好了,就等你们的作品‘安家’。”
里昂的展厅比锦川的更宽敞,中央特意搭建了圆形展台,用来摆放“四季融合”
系列的核心作品。
樊赟和玛丽忙着调整汉服的裙摆角度,让唐制齐胸襦裙上的迎春纹样能更好地映在灯光下;倾喃则和法国匠人一起,把陈爷爷的竹编屏风摆在角落,旁边放着翻译好的匠人故事展板;凰慕则盯着视频播放设备,确保介绍柳岸里的短片能正常播放——画面里,老槐树、青石板路、巷口的糖画摊,都成了法国观众眼里新鲜又温暖的风景。
开展当天,里昂文化局的官员亲自来剪彩。
皮埃尔先生指着件“初春主题”
的融合服饰,向大家介绍:“这件法式长裙的裙摆,用的是中国锦川的迎春花染布技法,领口的缠花则掺了法国郁金香的干花,两种文化在这里没有距离。”
台下的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有位法国设计师还特意走到樊赟身边,用英语请教缠花的针法:“我想把这种手艺融入我的设计,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手艺的精致。”
展会期间,四人还在展厅里设了“手工体验角”
。
每天下午,玛丽教观众做法式刺绣,樊赟则教大家用缠花做迷你迎春花;倾喃带着孩子们画柳岸里的风景,凰慕则用法语讲“轻折柳”
的故事——从工作室成立,到和福利院孩子的相遇,再到和法国匠人的合作,听得观众们不时点头,有位老奶奶还拉着倾喃的手说:“你们做的不是手艺,是让人心暖的事。”
有天闭馆后,苏菲邀请四人去家里做客。
她家的小院里种满了郁金香,苏菲笑着说:“明年春天,我想把郁金香种成柳岸里的形状,就像咱们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樊赟忽然提议:“不如咱们办个‘中法花事约定’,明年春天在锦川种郁金香,在里昂种迎春花,等到花开时,再办场线上花展。”
大家都拍手赞成,苏菲当即就拿出纸笔,记下这个约定,像在写一份珍贵的承诺。
里昂巡展结束那天,不少观众特意来送礼物——有位小朋友画了幅“汉服女孩和法式女孩手牵手”
的画,有位匠人送了套手工打磨的藤编工具,还有位老奶奶送了罐自己做的薰衣草果酱。
玛丽抱着这些礼物,眼眶湿润:“谢谢大家,里昂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凰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