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里的春天总来得悄无声息,前一夜还裹着厚外套,晨起推窗,就见巷口的柳枝抽了新芽,嫩黄的芽尖沾着晨露,像刚睡醒的小娃娃。
“轻折柳”
工作室的窗台上,樊赟新做的迎春缠花插在青瓷瓶里,花瓣上还沾着未干的胶水,是她凌晨赶工的成果——再过几天,就是锦川市的“春日文化市集”
,三人要带着新做的汉服和配饰去参展。
这天上午,工作室的门刚开,就来了位熟客——之前在“旧忆展”
上送老照片的李爷爷。
他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青团,青绿色的团子裹着油纸,还冒着热气:“丫头们,听说你们要去市集,我给你们送点青团垫垫肚子。
对了,我还带了个朋友来,想跟你们聊聊。”
跟着李爷爷进来的,是位头花白的老人,穿着深蓝色的对襟褂子,手里抱着个木盒子。
老人自我介绍说叫赵守义,是锦川市老手作布鞋的传承人,木盒子里装的,是他手工纳的布鞋,鞋面上绣着精致的云纹,鞋底的针脚细密得像鱼鳞:“我听李老哥说,你们做汉服讲究传统,我这布鞋,也想跟你们的汉服搭搭看,让老手艺能多些人知道。”
凰慕当即就从展示架上取下一件唐代齐胸襦裙,搭配上赵爷爷的布鞋——青绿色的襦裙配着云纹布鞋,裙摆垂落时,布鞋若隐若现,竟有种说不出的雅致。
樊赟眼睛一亮:“咱们可以搞个‘汉服+老布鞋’的组合,在市集上推出‘传统服饰套装’,再请赵爷爷现场演示纳鞋底,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跟着赵爷爷学做布鞋的基础工艺。
倾喃学得最认真,拿着针线跟着赵爷爷纳鞋底,手指被针扎得满是小红点,却依然笑得开心:“原来纳鞋底要先搓麻绳,还要讲究‘千层底’,真是门精细活。”
凰慕则设计了“老布鞋体验区”
的方案,准备在市集上摆张木桌,让游客试试纳鞋底、绣鞋花;樊赟则在布鞋上做文章,用缠花的丝线在鞋头绣小朵的桃花,让传统布鞋多了些灵动。
春日文化市集开幕那天,“轻折柳”
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
赵爷爷坐在木桌后,手里拿着针线纳鞋底,麻绳穿过千层底时出“嗤啦”
的轻响,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樊赟穿着“汉服+老布鞋”
的套装,在摊位前走秀,青绿色的襦裙随风飘动,云纹布鞋踩在地毯上,格外吸睛;倾喃则教游客绣鞋花,有个小姑娘绣了朵小雏菊在鞋头,高兴得蹦蹦跳跳:“我要把这双鞋送给妈妈!”
市集快结束时,赵爷爷拉着三人的手,眼眶有些红:“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没人这么帮我推广老布鞋了。
以后你们的汉服,我都给你们做配套的布鞋,让老手艺能跟着汉服一起走下去。”
凰慕笑着说:“咱们这是互相成就,以后还要一起做更多传统服饰的组合,让更多老手艺活起来。”
夕阳西下时,三人拎着剩下的青团和布鞋,走在回柳岸里的路上。
春风吹过,柳枝轻晃,倾喃轻声说:“春天真好啊,不仅有新的花,还有新的约定。”
樊赟和凰慕相视一笑,手里的布鞋还带着阳光的温度,像极了她们与传统手艺的新约定,在春日里,悄然生根。
柳岸里的夏天,总少不了蝉鸣和冰粉的甜香。
“轻折柳”
工作室的后院凉棚下,樊赟种的牵牛花爬满了竹架,粉的、紫的花瓣缀在绿叶间,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影子。
倾喃正坐在竹椅上,给福利院的朵朵写回信,笔锋刚落,门口的风铃就“叮铃”
响了——是锦川市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晓曼,手里还拿着个录音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