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柳岸里,寒风裹着桂香的余韵,“诗画汉服体验店”
的里间却热闹非凡。
樊赟、倾喃和凰慕正围着样品台,反复调整“汉服糕点礼盒”
的细节——礼盒主体用深棕竹编材质,正面印着一幅缩印的“四季诗画汉服长卷”
,从春桃、夏荷到秋桂、冬梅,四套汉服纹样依次排开,边缘还缀着细金丝线,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礼盒里面要分四层,每层对应一个季节的糕点,”
樊赟指着分层设计图,“春季层放桃花糕,垫一张印有‘桃之夭夭’诗句的棉纸;夏季层放荷花酥,配一把迷你竹编小叉;秋季层的桂花糕要单独装在浅棕色棉布袋里,袋口系上桂花纹样的丝带;冬季层的梅花酥旁边,要放一枚小小的陶瓷梅花挂坠,既是装饰,也是赠品。”
倾喃则在调试礼盒的开合方式:“用磁吸扣代替传统的绳结,既方便打开,又显得精致,礼盒打开时,里面还要放一张折叠的‘四季汉服解说卡’,用图文告诉大家每款糕点与汉服的关联。”
凰慕还特意联系了之前合作的学校,让孩子们在解说卡上画了小插画——有的画了穿着桃花汉服的小人,有的画了捧着荷花酥的小兔子,让卡片更添童真。
批礼盒试做出来后,三人邀请了体验店的老顾客和汉服社团的成员来试吃提意见。
一位经常来买汉服的姑娘,打开礼盒后,先被里面的陶瓷挂坠吸引:“这个挂坠太可爱了,和我那件梅花汉服正好配!”
另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则说:“解说卡上的插画孩子特别喜欢,还拿着卡问我‘妈妈,这个小姐姐穿的衣服,是不是和上次我们做的糕点上的花纹一样呀’,无形中就给孩子科普了汉服文化。”
根据大家的意见,三人又做了细微调整——把桂花糕的棉布袋换成了更透气的纱布材质,让桂花香气能轻轻透出;在礼盒底部加了一层防震棉,避免运输过程中糕点碎裂;还在礼盒外侧贴了一张小小的“非遗手作”
标签,标注着糕点纹样的设计灵感来源。
十二月初,“汉服糕点礼盒”
正式上线预售,没想到上线仅三天,批五百份就被抢购一空。
订单里既有普通消费者,也有企业客户——有公司把礼盒作为员工年终奖,还有旅行社定制了一批,作为“柳岸里非遗之旅”
的伴手礼。
体验店的货区里,学徒们正忙着打包礼盒,樊赟和凰慕在旁边帮忙检查。
一位学徒拿着一份寄往北京的订单,笑着说:“这位顾客备注说,要给远方的奶奶寄一份,还让我们多放一张诗画卡片,说奶奶以前就喜欢在衣服上绣花,肯定会喜欢这个礼盒。”
樊赟听了,特意在礼盒里多放了一枚迷你竹编簪,附上手写便签:“愿这份非遗小礼,能陪奶奶温暖过冬。”
礼盒的热度还传到了线下,不少游客特意来柳岸里,就为了买一份礼盒。
一位从广州来的游客,一次性买了五份,说要送给家里的长辈:“现在过年都送烟酒糖果,太普通了,这个礼盒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好吃又好看,长辈肯定喜欢。”
还有位年轻人,买了礼盒后,在体验店试穿了一套梅花汉服,抱着礼盒拍照朋友圈,配文:“今年过年,穿汉服、吃汉服糕点,把传统文化带回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礼盒背后的文化,三人还在体验店举办了“汉服年礼分享会”
。
分享会上,张师傅现场演示如何制作梅花酥,樊赟则讲解梅花酥纹样与冬季汉服的关联:“你们看,梅花酥的花瓣层数,对应着冬季汉服裙摆的褶皱数,酥皮上的纹路,和汉服袖口的刺绣纹样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食衣同源’。”
分享会结束后,不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