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还帮更多人穿汉服,因为我们知道,喜欢不需要别人认可。”
那个学生被说得满脸通红,连忙道歉:“对不起,我不该乱说话,我其实也觉得汉服挺好看的。”
这件事之后,反而有更多学生来围观培训,甚至有人当场报名加入汉服社。
林溪笑着说:“三位姐姐不仅教我们做妆造,还帮我们找回了自信,太谢谢你们了。”
中秋晚会那天,“轻折柳”
的三人特意来到现场,帮社员们做最后的妆造调整。
当穿着各式各样汉服的学生们走上舞台,表演舞蹈、古琴合奏、诗词朗诵时,台下掌声雷动。
林溪拉着三人的手说:“以后我们社团每年都想跟你们合作,让更多人喜欢上汉服。”
凰慕笑着点头:“没问题,我们还可以一起搞‘校园汉服文化节’,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芽。”
晚会结束后,三人走在校园的小路上,看着天上的圆月,樊赟突然说:“咱们以前总在柳岸里忙活,现在把汉服文化带到校园,感觉又多了一份责任。”
倾喃点点头:“看到这些学生这么喜欢汉服,我就想起以前的自己,真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勇敢地热爱下去。”
凰慕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传承不是守旧,是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枝叶。”
入冬后,柳岸里的老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巷口卖热干面的张叔、开杂货店的王婶,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天,张叔突然来找三人,皱着眉头说:“最近天气冷,好多老人都不敢出门,买东西特别不方便,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大家?”
倾喃当即就说:“咱们可以搞个‘邻里互助小分队’,帮老人们买菜、送药啊。”
樊赟也点头:“我还可以给老人们做些暖手的银饰,冬天揣在怀里暖和。”
凰慕则拿出笔记本,很快就做了个“邻里互助计划”
,把三人的任务分好:倾喃负责统计老人们的需求,每天列个“采购清单”
;樊赟负责制作暖手宝和小银饰;凰慕则负责联系巷里的年轻人,一起帮忙送东西。
第二天,三人就在巷口贴了张“邻里互助公告”
,还留下了联系电话。
没一会儿,就有老人打电话来,有要买菜的,有要送药的,还有个李奶奶说想给远在外地的孙子做双棉鞋,却买不到合适的布料。
倾喃一一记下,还特意去李奶奶家,帮她量了孙子的脚码,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帮您买到合适的布料。”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倾喃每天早上都要跑一趟菜市场,按照清单给老人们买菜,有时候还要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把菜送到家里,顺便陪他们聊聊天;樊赟则在工作室里做暖手宝,用的是自己染的碎花布,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还在暖手宝上绣了“暖”
字,她说:“这样老人们用着,心里也暖和;”
凰慕则联系了巷里的几个大学生,组成了“送药小分队”
,专门帮老人们去药店买药,还会仔细核对用药说明,生怕出错。
有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倾喃接到王奶奶的电话,说自己的降压药吃完了,家里没人,实在没办法出门。
倾喃挂了电话,立刻裹上厚厚的羽绒服,拿着钱包就往外跑。
雪下得特别大,路上的积雪没过了脚踝,倾喃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药店,买了药又赶紧往王奶奶家赶。
当她把药送到王奶奶手里时,王奶奶拉着她的手,眼眶红红的:“孩子,这么大的雪,真是辛苦你了。”
倾喃笑着说:“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您以后有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
这件事之后,巷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