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柳岸里,蝉鸣渐起,有声剧《竹丝里的中国》录制已近尾声,六人之间的相处却从“工作搭档”
悄悄滑向了“私人朋友”
。
不再需要借着“非遗调研”
“台词打磨”
的由头,私下里的邀约也变得自然起来——有时是陆则下班后来工作室接倾喃,说“顺路带你去吃巷口那家新开的竹荪面”
;有时是沈亦舟周末约凰慕去古籍书店,理由是“看到一本讲传统纹样的老书,觉得你会喜欢”
;有时是温叙言晚上约樊赟在小院的竹编凉棚下喝茶,手里拎着“刚从茶农那买的明前龙井,适合聊竹编历史”
。
倾喃起初还会在小群里纠结“他是不是只是客气”
,可次数多了,也渐渐习惯了这份陪伴。
有次陆则带她去看竹海,两人沿着竹径走了一下午,陆则会弯腰帮她捡起草丛里的竹编簪,会在她累的时候找块干净的石头让她坐下,还会轻声念起有声剧里的台词:“‘竹海听风,竹丝绕指,最难得的是有人陪你看遍这些寻常美好’。”
倾喃听着,心里像被竹荪汤暖着,却没细想这份“寻常美好”
里藏着的特别心意。
凰慕则在沈亦舟的带动下,开始尝试用漆器复刻老纹样。
沈亦舟不仅帮她找来了古籍里的云纹图谱,还会在她调漆料时,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偶尔递上一块干净的棉布:“小心漆料蹭到手上,不好洗。”
有次凰慕复刻的云纹漆器盒完成,沈亦舟盯着盒子看了许久,轻声说:“比我外婆那个盒子还好看,要是能一直放在身边就好了。”
凰慕只当他是夸自己手艺好,笑着说“以后再帮你做一个”
,没察觉他眼神里的温柔。
樊赟和温叙言的相处则多了几分“同频”
的默契。
两人会一起去拜访竹编老匠人,温叙言负责录下匠人的口述故事,樊赟负责记录工艺细节,结束后还会在老匠人家里吃顿家常饭。
有次老匠人问他们“是不是一对”
,樊赟刚想解释,温叙言却先开口:“我们现在是搭档,以后说不定能成为更好的朋友。”
樊赟愣了愣,觉得“更好的朋友”
这个说法很贴切,却没留意温叙言说这话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期待。
老匠人们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程师傅编竹丝时,会故意多编一个情侣款的竹编挂坠,让倾喃“给陆老师带一个,就当是感谢他帮忙宣传非遗”
;郑师傅则会做两个同款的漆器茶杯,让凰慕“送一个给沈老师,以后喝茶也有个伴”
;李爷爷则会拼两块布艺兰花纹的手帕,让樊赟“给温老师一块,他总帮你录故事,也该有个纪念”
。
三人拿着这些“信物”
,只当是老人们的心意,开开心心地送给对方,完全没意识到这是老匠人们在“助攻”
。
有声剧杀青那天,制片人组织了一场庆功宴,特意把地点定在柳岸里的私房菜馆,还订了个宽敞的包厢,让大家能放松地玩游戏。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玩“真心话大冒险”
,用转盘决定谁来回答,规则是“真心话不能撒谎,大冒险必须执行”
。
转盘第一次停下,指针指向了倾喃。
有人起哄问“有没有谈过恋爱”
,倾喃脸一红,捏着杯子小声说:“没、没有,母胎单身到现在。”
这话一出,包厢里瞬间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出笑声。
陆则坐在她身边,端起茶杯轻轻碰了碰她的杯子,声音里带着笑意:“原来倾喃老师这么专一,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竹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