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声剧《竹丝里的中国》合作意向确定的那天,陆则、沈亦舟、温叙言主动提出要去“银非遗手作工作室”
实地考察——美其名曰“了解竹编、漆器等非遗工艺,方便后期配音时融入情感”
,实则三人心里都揣着小算盘,想借着“工作”
的名义,再看看那些私下里鲜活可爱的模样。
车子刚到柳岸里,倾喃就带着竹编簪样品在路口等。
陆则刚下车,目光就落在她手里的锦盒上,声音比平时更软了几分:“倾喃老师,这就是上次你说的‘竹丝桃花簪’?我在录音棚里就想着,要是能亲眼看看,肯定比听描述更惊艳。”
他说着,自然地接过锦盒,指尖碰到倾喃的手时,还故意停顿了半秒,“对了,上次聚餐后,我总想起你模仿的那句台词,要不要现在再听听原版?”
倾喃的耳朵瞬间红了,手里的竹丝差点缠错纹路,只能强装镇定:“陆老师太客气了,咱们还是先看工作室的工艺吧,这些簪后续也能当有声剧的周边。”
可陆则偏不按常理出牌,走在她身边时,偶尔会轻声念一句有声剧里的台词:“‘竹丝绕三圈,相思藏半寸’,倾喃老师觉得这句配得怎么样?要不要我再调整调整语气?”
每一次开口,都让倾喃心跳快半拍,只能低头盯着脚下的石板路,假装认真看路。
另一边,凰慕正带着沈亦舟看漆器工坊。
沈亦舟蹲在郑师傅的工作台前,拿着一个刚做好的漆器妆盒,突然抬头看向凰慕:“凰慕老师,你还记得上次我说外婆的那个盒子吗?我后来想了想,盒盖上的云纹好像和你设计的这个有点像,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螺钿镶嵌的。”
他说着,还特意把妆盒递到凰慕面前,“你帮我看看,以你的专业眼光,能不能画出我外婆那个盒子的样子?我想做成有声剧的彩蛋道具。”
凰慕接过妆盒,指尖不小心碰到沈亦舟的手指,瞬间想起聚餐后在包厢里说的“要问他外婆盒子的样子”
,脸颊烫:“我、我得先听听你详细描述纹样细节,才能试着画……”
沈亦舟立刻点头,声音清冽中带着笑意:“那我今晚整理一下细节,咱们微信聊?对了,上次你说喜欢我配的《清风渡》,里面有段关于漆器的台词,我可以单独录给你听,当作参考。”
而樊赟和温叙言则站在竹编铠甲模型前。
温叙言指着模型上的经纬纹路,突然开口:“樊赟老师,上次你说因为我的纪录片旁白喜欢上竹编,我回去特意翻了那期节目,现里面提到的‘竹编三防工艺’,和你这个铠甲模型的工艺很像。”
他说着,还拿出手机,播放了那段旁白,声音比电视里更清晰,“你觉得这段旁白里,对竹编精神的诠释,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毕竟你才是真正懂竹编的人。”
樊赟看着温叙言专注的眼神,想起自己在包厢里抓狂的样子,喉咙有些紧:“这段旁白已经很好了,要是真想补充,我可以给你整理一份竹编匠人的口述资料……”
温叙言立刻接话:“那太好了!
我最近正好在研究传统工艺的口述史,咱们可以约个时间细聊,比如今晚?我请你吃柳岸里的私房菜,边吃边聊,更放松。”
老匠人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程师傅编着竹丝,偷偷对郑师傅说:“你看那三个年轻人,嘴上说聊工作,眼神都黏在人家姑娘身上了。”
郑师傅笑着点头:“咱们樊赟平时多沉稳,一跟温老师说话,耳朵都红了;倾喃更是,陆老师一开口,她手里的竹丝都快编错了。”
两人相视一笑,悄悄给他们创造独处的机会——程师傅故意让倾喃带陆则去看后院的竹苗,郑师傅则借口要去买漆料,让凰慕和沈亦舟帮忙看工坊。
接下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