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抬头看向陆时砚:“你跟张叔说过了?”
“嗯,昨天跟他通了电话,他说你是个懂织锦的好姑娘,愿意给你方便。”
陆时砚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不过你放心,这只是我帮你搭的桥,要不要用这个条件,还是你说了算。”
正说着,楼下传来陈瑶的声音:“晚晚!
张婆婆来了!”
苏晚眼睛一亮,拉着陆时砚往楼下跑:“快,我们去接张婆婆!”
厂房门口,张婆婆穿着蓝色的布衫,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身后跟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扎着马尾辫,手里抱着一个木盒子——里面是张婆婆常用的织锦梭子。
看到苏晚,张婆婆笑着迎上来:“晚晚,我们来早了,没打扰你吧?”
“不打扰!
您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苏晚接过张婆婆手里的布包,“快进来看看,这就是以后的工作室,楼上的老梁刚修好,特别好看。”
张婆婆跟着苏晚走进厂房,看到修复好的老梁,眼睛立刻亮了:“这老梁修得好啊!
保留了原来的木纹,还透着劲儿,一看就是懂老物件的人修的。”
她又走到工艺区,看到苏晚画的织机摆放草图,忍不住点头:“你这布局好,织机放在窗边,光线足,织锦的时候能看清丝线的颜色,比我们在小镇的阁楼里好多了。”
跟在后面的小娟抱着木盒子,小声说:“张婆婆,这里比我们家还亮堂,以后在这里织锦,肯定特别舒服。”
苏晚听到这话,心里暖暖的:“小娟,以后你要是觉得哪里不舒服,随时跟我说,我们可以再调整。
对了,我在厂房附近租了公寓,有两个房间,您和小娟住一间,还有一间放您的织锦工具,您看行吗?”
“行!
怎么不行!”
张婆婆拉着苏晚的手,眼眶有点红,“你这孩子,比我亲闺女还贴心。
我本来还担心,到了城里住不惯,现在一看,你什么都准备好了,我放心了。”
陆时砚在旁边看着,悄悄对秦峰使了个眼色。
秦峰会意,从工具箱里拿出老花镜和针线盒,递到张婆婆面前:“张婆婆,这是陆总给您准备的,知道您织锦的时候需要老花镜,特意找工匠做了轻一点的镜框;针线盒里的针都是圆头的,不容易扎手。”
张婆婆接过老花镜,戴上试了试,笑着说:“正好!
我原来的老花镜太重,戴久了鼻梁疼,这个轻得很,谢谢你啊,小伙子。”
陈瑶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打趣:“陆总,您这准备得也太周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工作室的‘后勤部长’呢!”
陆时砚没反驳,只是看着苏晚,眼底满是笑意:“只要能帮到她,做什么都愿意。”
苏晚听到这话,脸颊微微泛红,连忙转移话题:“张婆婆,我带您去看公寓吧,离这里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到,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我们现在就去买。”
“不用不用,有地方住就行,不用再花钱了。”
张婆婆摆摆手,“我刚才看了工作室,心里就有谱了,明天我就把织机从老家运过来,再教小娟织你说的‘缠枝纹’,争取月底就能出第一批织锦,不耽误你国外展会的准备。”
苏晚心里一热,用力点头:“谢谢您,张婆婆。”
几人一起去了公寓,张婆婆看到干净的房间和阳台上晒着的被子,更是满意。
小娟跑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菜市场,兴奋地说:“张婆婆,这里楼下就有菜市场,以后我们不用走老远买青菜了!”
张婆婆笑着点头,转头对苏晚说:“晚晚,你放心,我们肯定好好干,不辜负你这么用心准备。”
从公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