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时总是这样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有补丁就觉得自卑。”
这句话,苏晚记了很多年。
就像那些被她赋予新生的旧布料,就像她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那些看似不堪的“补丁”
,最终都成了生命中独特的印记。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泛起了鱼肚白。
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落在苏晚的脸上,也落在那块已经绣好蝴蝶纹的布料上。
蝴蝶的翅膀用了渐变的绣法,从靛蓝到浅紫,再到一点淡淡的鹅黄,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布料上飞起来。
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痕迹,却又带着手工刺绣特有的温度和生命力。
苏晚放下绣绷,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
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渐渐苏醒的城市,心里一片宁静。
她拿起手机,给龙奶奶的徒弟了一条信息,附上了几张刚拍的蝴蝶纹刺绣照片,没有多余的话,只写了一句:“这是我对苗绣的理解,希望有机会能与您合作。”
她转过身,看着工作台上那件初具雏形的样衣,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她给自己的一份承诺。
无论未来遇到多少困难和质疑,都要像这件样衣一样——扎根于传统,绽放于当下,带着手工的温度和不屈的韧性,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
那件挂在衣架上的靛蓝色样衣,在晨光中轻轻晃动,像一只蓄势待的蝴蝶,即将展开翅膀,飞向属于它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