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渊的秘密,伊甸园的阴影,以及“源点”为何会选择向她示警……一切似乎都有了模糊的关联。
这些信息如同散落的拼图,瞬间在 Shirley脑中组合成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径。
命令行窗口上出现文字剧烈地闪烁、扭曲,最终化为一片混沌的数据流,随后再次凝聚,这次变成了一段断断续续、仿佛来自遥远过去的日志碎片:
【项目日志:源点-初始记录-权限(最高)】
【日期:模糊不可辨】
【内容:……成功了,也失败了。我们捕获了它,这来自深层意识的‘原初涟漪’,它蕴含无限可能,是理解认知本质的钥匙……但它拒绝被‘编码’,拒绝被‘定律’……它像水,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他提议引入‘约束框架’,用恐惧和欲望作为锚点……我反对,这是玷污!但我们失去了太多时间,董事会施加压力……今日起,我暂停‘源点’主动干预协议,转入深层观察模式……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于控制,而在于……共鸣?】
这段日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 Shirley脑海中的迷雾。她心中却异常清明,甚至带着一丝久违的坚定。
“源点”给予她的,不仅仅是情报,更是一种印证——她所坚持的“真实”与“自我定义”,并非虚无的幻想,而是足以撼动那座虚伪堡垒的力量。
她不再是那个被追逐的猎物,她握有了反击的路线图,并且知道,在时空的另一端,她并非孤身一人。
几乎在读取完日志的瞬间,一股更庞大的信息流涌入 Shirley的意识——不是具体的文件,而是“源点”凭借其特殊存在方式,对沉渊庞大网络进行“侧写”后得到的结构性弱点图。
就像医生能通过脉搏推断脏腑的健康状况,“源点”感知到韩安瑞系统中最脆弱、最不稳定的节点:
几个关键的数据中转枢纽,其物理安全与逻辑加密之间存在微小的、基于人性懒惰才存在的“后门惯例”;
一段用于连接其欧洲业务与亚洲主服务器的跨境光缆,其备用路由的维护记录存在可疑的空白期;
最重要的是,一个标记为“伊甸园”的次级系统,似乎独立于主网络运行,承载着最私密、也最不容于世的早期实验数据……
“谢谢……” Shirley在心中默念,她能感觉到“源点”传递信息后的微弱与疲惫,仿佛这次交流消耗了它巨大的能量。
就在这时,门外的撞击声突然变得密集而狂暴,伴随着电钻的尖啸——他们开始强行破门了!
没有时间犹豫了。Shirley目光扫过这个通道,除了进来的入口和独立服务器机柜,似乎别无他物。
但“源点”传递的结构图中,隐约标示出一侧的地板下,有另一条废弃的维护通道,通往更深层的地下管网。
命令行窗口屏幕上,那条由“源点”用自身算力强行开辟出的数据路径,如同风中之烛,明灭不定。它在用自身的存亡,为Shirley赌一个未来。
【路径…稳定…仅存…97秒…】
“源点”的意念如同受损的电波,夹杂着痛苦的杂音。
她毫不犹豫地冲向那个角落,手指在冰冷的地面上摸索,果然触碰到一道几乎与地面平齐的、极其隐蔽的缝隙。她用尽全身力气撬开一块活动的金属板,一股带着霉味和铁锈气的冷风扑面而来。下面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回头看了一眼那扇即将被攻破的门,又看了一眼屏幕上已然黯淡下去的窗口,Shirley心跳如同擂鼓。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不同代价的赌注。
目光扫过屏幕上那如同生命倒计时般的路径存续时间,又看向身旁那台沉寂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