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和尚们叹气。
过了几天,三个和尚收拾剩余家当,留下这座破庙各奔东西。李四树只带走一样物品:五谷庙的大门庙匾。
李三树高兴带领弟弟回到斧头山板栗村。
回家这天,李三树见人就喊:“我弟弟李四树回来了!我弟弟还俗回家了!”
1909年年底刚出生时就出家当了和尚,1945年8月底还俗回到板栗村,整整三十六年了。四树的爹娘已经先后去世。
三十六年前病危羸瘦的襁褓婴儿现在是啥模样?
菜园里浇水施粪的、稻田里翻沟锄草的、垄坝上牵牛放羊的、池塘边洗碗淘米的、男女老少们都伸长脖子,放下手中活儿,都来瞧瞧这出家三十几年的和尚。只见李四树圆头大耳、身正腰直、白白净净、骨骼粗壮,特别高,一米九四,深山里男子汉身高超过一米七就算高大,而身高一米九四的李四树自然鹤立鸡群,格外显眼。
傍晚,板栗村里收工的山民们纷纷上门贺喜。村里的婆婆婶婶们不相信那个出生时发烧浮肿四肢抽搐的婴儿如今这般威武挺拔精神抖擞,不禁感叹:“四树真是上天眷佑,当年也多亏他娘死活要救。”
“一脸佛相,是我们板栗村的荣幸,希望能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以后的日子里,乡亲们发现李四树果真与众不同,耕田播种、腌菜磨面、缝衣织布、修渠补漏、削木编篓、抓药看病,样样都做得出类拔萃又快又好,而且力大如牛,接物待人礼貌温和。
哥嫂两口子询问弟弟为何各种手艺都会,连女人的针线活也会,弟弟回答:五谷庙的白塔大师把自己毕生所会的技能都转授给他们几个徒弟。
一位曾在外房县县城拾荒捡破烂的老汉问四树:“你识字吗?”
“识!”
拾荒老汉拿出一张大纸摊在四树面前,询问这是什么,值不值钱。铺展开后,是一张中国地图。
四树注视纸上像只大公鸡的图形。一个个标记,地名、山脉、湖泊、河流、沿海港湾、内陆盆地、丘陵、平原、岛屿,从东北到南粤,从杭州湾到青藏高原。
陌生好奇的求知让四树从当天中午一直看到深夜,又从深夜看到第二天清晨。
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图的四树废寝忘食研究,活到现在,他才知道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与神农架原始林区搭界,离湖北省房县很近。
李四树推测自己所在的斧头山板栗村隶属巴东县的糍粑镇,脑中闪现一道疑问:板栗村里有几人能看懂中国地图?
来日上午,四树对时任板栗村村长的哥哥李三树说:“哥,村里娃娃们应该上学读书,不然长大后都是个睁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