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充足。
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遭到人民解放军连续打击后,处境困难,其总兵力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北宁铁路(今北京—沈阳)若干段及营口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国军的东北形势危急,南京统帅部深感忧虑,为保存实力,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北宁铁路,将主力撤往锦州,以便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中战场。
但又顾虑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兵败如山倒,也会丧失美方的信任,因而未敢贸然决策,处于是撤是守举棋不定的状态。
1948年9月12日,长春沈阳锦州三大核心据点基本被包围孤立,国军在东北战场只剩下几个重点城市,仍在负隅顽抗待援,为彻底打消东北国军逃亡华北的企图,解放军总部决定直取山海关以北180公里的咽喉重地锦州,堵死东北国军逃亡华北的陆上主要退路。
于是,辽沈战役正式打响。
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锦州,准备‘关门打狗’,率先在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随后不断扩大战果,切断北宁线、孤立锦州。
锦州被围后,蒋委员长大为惶恐,于10月2日亲抵沈阳谋划对策,决定以沈阳地区11个师加3个骑兵旅,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从华北及山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共计11个师,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与东野在锦州实施决战,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由此打响。
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距锦州国民党军前沿阵地约30公里,北宁铁路、锦榆公路纵贯其间,可谓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塔山当地有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此村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村南有条干涸的河滩,架有一座铁路桥。
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通向高桥的地方,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仅有的防御制高点。
塔山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解放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1948年10月6日-7日,东野四纵到达塔山一带,连夜抢修工事,积极进行战斗准备,并决定在主要兵力扼守铁路桥头、塔山堡、白台山和高桥地区,并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