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初,庙堤,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前进指挥部。
庙堤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仍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和焦糊气味。
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这支钢铁雄师,在短暂清扫战场、补充弹药、后送伤员后,并未做过多停留,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下一道障碍。
指挥部内,气氛依旧紧张而高效。
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我军控制的蓝色区域已覆盖庙堤,而向东,伊洛瓦底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太平江(taipgriver)横亘在前。
江对岸,从柏坑亘(paikyen)向东北延伸,经太平江北岸诸多要点,直至大利(ta1i)一线,构成了日军拱卫八莫(bhao)的最后一道外围防线。
集团军总司令李锦,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上的每一处等高线和河流标记。
情报显示,日军第56师团主力在八莫城区加紧构筑永久性工事的同时,将其精锐第113联队(欠一个大队)、搜索第56联队残部以及部分炮兵、工兵部署在太平江北岸的这条弧形防线上,企图凭借江防和预设阵地,再度迟滞我军锋芒。
“太平江,是天然的屏障,但也将是鬼子的葬身之地。”
李锦的声音沉稳,打破了指挥部的寂静,“日军妄想凭借江河之险,负隅顽抗。
我偏要让他知道,任何天险,在我军的钢铁意志和绝对火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划过太平江北岸的弧形地带:“命令!”
“新一军孙立人部!”
“到!”
孙立人应声而起。
“以新38师为左翼,新3o师为右翼,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强渡太平江!
左翼主攻柏坑亘及其周边高地,右翼沿江岸向东席卷,攻克太平江北岸各据点,最终与左翼会师于大利一线!
务必全力突破,将日军江北部队歼灭或赶过江去!”
“是!”
孙立人信心十足。
“第七军楚南河部!”
“到!”
“你部装甲第一师,暂时待命。
待步兵突破江防,肃清北岸主要抵抗后,立即工兵架设重型浮桥,保障坦克部队过江,向东展胜利,直逼八莫城下!”
“明白!”
“集团军炮兵司令部,周振邦将军!”
“到!”
“此次渡江作战,炮兵是重中之重!
集中全部火力,覆盖敌军江防阵地!
反炮兵雷达全力开机,务必第一时间现并摧毁日军炮兵!
校射飞机升空,提供精确引导!”
“总司令放心,保证让鬼子抬不起头!”
“集团军工兵司令部,刘毅将军!”
“到!”
“立即勘察太平江水情、渡河点!
准备大量渡河器材,舟桥部队随时待命,保障大军尤其是重装备过江!”
“是!”
“电子战、特种作战、后勤卫生,按预定计划,全力保障!”
“是!”
众将轰然领命。
太平江江面宽阔,水流较为平缓,但日军在对岸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机枪阵地、炮兵观测所和铁丝网,渡江绝非易事。
强攻必然损失巨大。
新38师师长李鸿与手下将领及特战旅派来的联络官商议后,决定采取奇正结合的战术。
一方面,正面部队大张旗鼓准备渡河器材,吸引日军注意力;另一方面,派出精锐小部队,夜间偷渡,抢占滩头阵地。
左翼主攻方向,柏坑亘对岸。
月黑风高之夜,新38师113团一支精心挑选的加强连,在特战队员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来到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