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计算与协同。”
“所以更要练。”
李锦看向远处正在轰鸣射击的“长脚汤姆”
榴弹炮群,“我的工兵司令部开了一种新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编码识别技术(基于穿越者的模糊概念提出),可以减少误伤风险。
刘毅中将稍后会向您的技术军官做简报。
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将其整合到炮兵射击规程中。”
史迪威和他的军官们交换了一下惊讶的眼神。
这位中国将军时常能提出一些越他们现有战术条令、甚至略带科幻色彩的设想,但细想之下又极具实战价值。
史迪威最终点头:“好吧,李,你总是能弄出些新花样。
我们会全力配合。
但我必须提醒,总攻时间表不会无限期推迟。”
“我明白。”
李锦目光投向东南方向,仿佛能穿透数千公里的距离,看到那片被日军铁蹄蹂躏的缅甸雨林,“我们比任何人都渴望复仇。”
离开演练场,李锦的吉普车驶向了集团军直属部队的区域。
他先来到了由周振邦中将指挥的炮兵司令部。
震耳欲聋的炮声是这里的主旋律。
48门1155“长脚汤姆”
榴弹炮和24门硕大无比的12o3“榴弹炮之王”
正在进行齐射训练。
大地随着每一次射而颤抖,巨大的烟尘冲天而起。
李锦对周振邦指示:“炮火准备不仅要猛,更要巧。
孟关地区日军工事多为土木结构,强调半地下和火力点交叉。
你们的测绘部门必须拿出最精确的地图,重炮旅负责敲掉坚固支撑点和指挥部,火箭炮旅(‘管风琴’)则要覆盖其步兵集结地和浅近纵深。
我要的是毁灭性的效率,而不是盲目浪费炮弹。”
“总司令放心!”
周振邦大声回答,压过炮声,“重炮师师长龙啸云天天泡在阵地上,火箭炮旅的火流星上校甚至要求把射车开到更前沿的位置,追求最大射程覆盖。
我们的新玩意儿——scr-584雷达和校射飞机,也会让日本人的炮兵尝尝被反制的滋味!”
李锦点点头,又驱车前往林修远中将的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
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各种天线林立,帐篷里布满电台和线路,嘀嘀嗒嗒的电报声和通话声不绝于耳。
“启明兄,”
李锦叫着林修远的表字,“通讯是现代化战争的神经。
缅北丛林,山高林密,无线电信号衰减严重,有线架设困难。
你们的野战电话网必须尽可能向前延伸,无线电则要确保营连一级的通讯畅通。
特别是电子情报旅,密匙那边,我要日军第十八师团的一切通讯动向,尽可能破译他们的密码。”
林修远自信地回应:“总司令,我们已初步掌握了日军某型密码的规律(得益于徐文博团队对‘恩尼格玛’机的逆向研究和改进),虽然还不完全,但结合无线电侦听和测向,能大致判断其部队调动和补给情况。
徐文博将军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新型高灵敏度电子管和滤波器,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侦听距离和清晰度。”
“很好。
电子对抗连的实验也要加,哪怕只有一台干扰设备,在关键时候也能让日军的指挥暂时失灵。”
李锦强调。
他又特意去见了通信联络处处长徐文博,低声询问:“文博,通过孔部长那边渠道,下一批装备和零部件,尤其是18和36坦克歼击车,还有备用电台,什么时候能到?战役一旦开始,消耗会很大。”
徐文博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已经在路上了,总司令。
卑职尽力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