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汤姆”
(longto)155毫米榴弹炮粗壮的炮管直指苍穹,散着毁灭性的威严。
新编第二军“磐石坚垒”
和新编第四军“砺剑新锋”
的步兵们,则更侧重于构筑野战工事和反坦克阵地。
推土机轰鸣着挖掘反坦克壕,工兵们熟练地铺设雷场,设置铁丝网。
大量57毫米反坦克炮和成堆的“巴祖卡”
(baooka)火箭筒被分下去,士兵们在军官和老兵的指导下进行着临战前的反装甲强化训练。
空气中弥漫着挖掘泥土的土腥味和钢铁的冰冷气息。
整个集团军如同一部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在李锦及其核心将领的掌控下,高效而低调地运转着。
参谋部的帐篷里灯火彻夜通明,巨大的沙盘上,新墙河至汨罗江一线的地形地貌被精确标注,代表敌我态势的小旗随着参谋人员根据最新情报不断调整。
参谋长陈瑜中将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他手中的铅笔在作战地图上划过一道道冷静的轨迹,将李锦的战略意图分解成一条条清晰明确的作战指令。
副参谋长方维岳少将则像一位掌控全局的交响乐指挥,协调着后勤、运输、交通管制等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确保这支庞然大物在需要时能瞬间爆出最强的力量。
在营地外围,一个毫不起眼、被多重伪装网和电子屏蔽设备覆盖的帐篷群内,则是集团军最神秘也最前的核心之一——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
司令林修远中将亲自坐镇。
无线电侦听与测向营内,一排排经过徐文博维护组秘密改造、性能远时代水平的scr-61o系列电台闪烁着幽绿的指示灯,戴着耳机的侦听员全神贯注,捕捉着空中每一丝可疑的电波。
几辆经过特殊改装的移动测向车静静停在一旁,随时准备出击。
密码破译与安全营内,数十台由穿越者知识“启”
而升级的“恩尼格玛”
密码机在密码员的操作下高运转,滴滴答答的声响编织成一张无形的信息大网。
译电室主任秦若兰上校,这位代号“白鸽”
的中共地下党员,眼神沉静如水,纤细的手指却能掌控着集团军最核心的通信密码与往来电文,她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过滤着危险的信息,同时为林风眠提供着关键的情报。
在帐篷最深处的一个隔间里,三台刚刚秘密运抵、被严格保护的scr-584反炮兵雷达已经完成架设,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如同警惕的耳朵,无声地指向北方。
几名经过特训的操作员正在林修远的亲自指导下进行最后的调试校准,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紧张交织的光芒——这种能够“看见”
敌人炮弹轨迹的“神器”
,即将迎来它的初战。
而在营地另一角,气氛却截然不同。
军法处的帐篷戒备森严,带着生人勿近的冰冷。
处长高世明少将,这位肩负着复兴社秘密使命的军法官,正仔细翻阅着情报部门“例行”
提交上来的官兵思想动态报告。
他的眼神锐利而多疑,如同寻找猎物的鹰隼。
他深知李锦及其部队在高层某些人眼中是“异类”
,装备来源神秘,思想倾向模糊,尤其是那个与李锦关系密切的政治部主任林风眠少将,更是他重点“关照”
的对象。
他手指敲打着桌面,对副官低声吩咐:“盯紧点,特别是政治部、译电室,还有…所有与‘那边’(指延安)可能有接触的渠道。
大战在即,任何‘不稳’的苗头,都必须掐灭!”
营地中央最大的指挥部内,李锦站在大幅作战地图前。
地图上,新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