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车辆)协同和火焰喷射器的支援下,日军残存的抵抗点被一个个拔除。
在左翼,戴安澜的2oo师虽然伤亡不轻,但攻势不减。
他们像一把锋利的剔骨刀,沿着昆仑关以南的残敌溃散路线,一路清剿、追击。
装备苏制45反坦克炮的战防炮连,精准地点名着日军仓促布置的阻击炮位。
步兵们则用汤姆逊冲锋枪和中正式步枪,将那些被打散后试图钻入山林负隅顽抗的日军小队逐一歼灭。
戴安澜吊着左臂,站在一辆缴获的日军九五式轻战车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命令部队,加快度!
务必咬住溃敌尾巴,将其彻底逐出山区,赶向平原!”
三路大军,如同三柄烧红的烙铁,在邕江北岸广袤的战场上狠狠烙下中国军队反击的印记!
日军的防线被不断撕裂、压缩,溃败的浪潮开始从点向面蔓延!
钦州港,日军在桂南最后的补给生命线。
码头上,一片末日般的混乱景象。
巨大的吊机早已停止运转,如同僵死的钢铁骨架。
栈桥上、仓库旁、泊位边,堆积如山的木箱、麻袋、油桶杂乱无章。
弹药、粮食、被服、药品…各种战略物资如同垃圾般散落。
衣衫褴褛、神情麻木的日军士兵和被抓来的民夫,在军官粗暴的呵斥和皮鞭抽打下,如同行尸走肉般机械地搬运着物资,试图抢在港口被攻击前,将尽可能多的东西装上停泊在港内的几艘运输船和登陆艇。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燃油的刺鼻味和一种绝望的恐慌。
“快!
快!
八格牙路!
动作快!”
一名日军少佐挥舞着军刀,歇斯底里地吼叫着,一脚将一个扛着弹药箱踉跄摔倒的民夫踹进海里。
几架日军战斗机在港口上空盘旋,出不安的嗡嗡声,为这混乱的场景增添了几分凄惶。
距离码头约两公里外,一处能俯瞰整个港区的高地密林中。
特战大队大队长王大山上校,像一尊覆满苔藓的岩石,纹丝不动地潜伏在灌木丛后。
高倍望远镜的镜头缓缓扫过混乱的码头、堆积如山的物资、停泊的船只,最后停留在港口西侧那个最大的、半地下式的油料仓库和旁边堆满弹药箱的露天堆场上。
他脸上那道刀疤在望远镜的微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狰狞。
“‘海蛇’情报确认,”
尖兵“泥鳅”
像蛇一样悄无声息地滑到王大山身边,声音压得极低,“最大油库在3号区西侧地下,露头的是通风和装卸口。
露天弹药堆在5号区东,守卫一个中队,分两班,警惕性不高,都在忙着装船。
巡逻间隙十分钟,路线固定。
鬼子人心惶惶,有机可乘!”
“好!”
王大山眼中凶光毕露,放下望远镜,“‘山魈’小队,跟我负责油库!
‘夜枭’小队,负责露天弹药堆!
‘水鬼’小队,潜入水下,准备在船只离港航道布设磁性水雷!
听我枪响为号,同时动手!
要快!
要狠!
炸完就撤,按预定路线分散突围!
让鬼子这最后的窝点,变成他们的火葬场!”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丝绒幕布,缓缓笼罩了喧嚣而绝望的钦州港。
探照灯惨白的光柱在码头和泊位间无力地扫动,如同盲人手中的拐杖。
王大山带着“山魈”
小队,如同融入夜色的鬼魅,借助货堆和废弃设备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潜行到3号区油库附近。
巨大的半地下油罐上方,只有几个混凝土通风井和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