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隐蔽的反坦克炮位上,炮手们一遍遍擦拭着冰冷的炮闩。
后方高处,几门美制2a11o5毫米榴弹炮被精心伪装在土木掩体下,炮口昂然指向山下。
与此同时,雨花台左翼,新一军梁卫国部防区。
全美械装备的士兵们,正利用战斗间隙快补充弹药。
成箱的3o-o6步枪弹、bar弹匣、迫击炮弹被肩扛手抬,分到每一个散兵坑和火力点。
梁卫国亲自检查着一处刚刚构筑完成的环形机枪阵地,两挺1919中型机枪形成交叉火力,覆盖着前方一片必经的开阔地。
“告诉赵鸿飞(1o1师)、孙启明(1o2师)、郑云峰(1o3师),”
梁卫国声音洪亮,“把小鬼子的步兵放近了打!
用咱们的加兰德(1garand)和bar(勃朗宁自动步枪)教教他们,什么叫火力密度!
迫击炮连,标定好所有预设拦阻区域!
鬼子敢扎堆,就给我用6o炮和81炮洗地!”
右翼,新二军沈德威部防区。
同样全副美械的士兵们士气高昂。
军长沈德威,这位李锦从黄埔旧部中提拔的悍将,正带着一股剽悍之气巡视前沿。
“徐天鹰(1o4师)!
把你那几门战防炮(37反坦克炮)推到最前面沟里藏好!
专打鬼子豆战车(轻型坦克)的履带和观察窗!”
“罗振武(1o5师)、高镇远(1o6师)!
你们的步兵,把工事里的老鼠洞都给我挖通了!
防炮洞要深!
要结实!
迫击炮和重机枪阵地,分散!
隐蔽!
别让鬼子一锅端了!”
“小鬼子想啃下雨花台?老子先崩掉他满嘴牙!”
三位新任副司令的命令,带着各自鲜明的风格和绝对的自信,迅渗透到雨花台防线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士兵的骨髓里。
德械军的坚韧厚重,美械军的火力澎湃,在李锦和陈瑜统一高效的调度下,如同两柄性质不同却同样致命的利刃,牢牢镶嵌在雨花台这道日益坚固的血肉长城之上!
集团军总指挥部,此刻化身为一座高运转的情报与决策中枢。
陈瑜坐镇中央,巨大的作战地图上,红蓝铅笔的轨迹随着前线雪片般飞回的电报和侦察报告不断更新、标注。
他不再是某个方向的直接指挥者,而是成为了掌控全局脉络的“大脑”
。
“钧座!
王大山急报!”
一名情报参谋疾步上前,递上刚刚译出的密电,“特战大队前出小组渗透侦察确认:日军第9师团吉住良辅部,正秘密向光华门方向增调一个战车大队(约中型坦克2o辆)和一个独立重炮兵中队(15o榴弹炮4门)!
意图加强光华门突破力量!”
李锦目光一凝,迅转向光华门方向的沙盘标记:“吉住良辅…想集中装甲重锤砸开光华门?胃口不小!
命令光华门守军(非19集团军序列,但由陈瑜协调),立刻加强反坦克壕和雷区密度!
通知配属该方向的友军战防炮部队,务必隐蔽待机!
同时,电令重炮旅周振邦,抽调一个15o榴弹炮营,机动至能支援光华门的预备阵地!
一旦鬼子战车集群露头,给我敲掉它的乌龟壳!”
“报告!”
又一名参谋接报,“空中侦察现,日军第13师团荻洲立兵部后方,出现大规模车队集结迹象!
疑似后勤补给基地!
坐标已标定!”
“后勤基地?”
李锦眼中寒光一闪,“中岛今朝吾的命脉!
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