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楚南河的豹式坦克集群和王强的装甲掷弹兵,以惊人的速度击溃了池田仓促派出的拦截部队。日军的反坦克炮(37mm、47mm)打在豹式坦克倾斜的前装甲上纷纷跳弹,而豹式坦克的75mm穿甲弹则能轻易洞穿日军任何防御工事和装甲目标。第七军的钢铁洪流,如同烧红的钢刀切入黄油,迅速逼近池田旅团核心防御地域的后方!
沈德威在正面敏锐地捕捉到了日军防线的动摇和混乱。“池田老鬼子的阵脚乱了!楚军长干得漂亮!”他兴奋地命令:“全军压上!徐天鹰,你的坦克营向左卷击!罗振武,中路给我猛攻高地!高镇远,右翼加紧突破!配合第七军,把池田给我夹碎了!”
新二军三个师在得到第七军侧翼突破的鼓舞后,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池田旅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正面,沈德威的铁锤持续猛砸,防线摇摇欲坠;右翼(北翼),楚南河的装甲铁流正疯狂地撕裂其纵深,并威胁其退路和指挥中枢;南面,孙启明的新四军(聂海涛、方振武部)也在不断施加压力,压缩其空间。池田旅团,这块“铁砧”,在重锤的反复锤击和侧向的强力撕裂下,已经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距离彻底崩碎,只差最后致命的一击!
当沈德威的新二军与楚南河的第七军在前线浴血厮杀,将池田旅团牢牢钳制、挤压之时,一场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致命的战斗,在日军的纵深地带悄然展开。这场战斗的主角,是集团军特战司令王大山少将和他麾下最精锐的“天眼”分队。
王大山深知自己任务的分量。李锦总司令的命令清晰而急迫:“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池田的脑子和拳头(指挥部和炮兵)!炮兵等着坐标下菜!” 减少正面强攻部队的伤亡,就在此一举!
“天眼”行动迅速启动:
王大山亲自挑选了由特战旅“影子”上校直接指挥的3个最精锐的侦察引导小组,每组12人。成员皆是精通渗透、侦察、通讯、爆破、狙击的百战精英。装备更是超配:美制m1卡宾枪(带消音器)、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狙击步枪(带瞄准镜)、汤姆森冲锋枪、塑性炸药、特种攀爬工具、ScR-536步话机(短距)、大功率ScR-284\/610电台(远程)、以及极其珍贵的4套试验型AN\/tpS-1雷达被动侦测组件(用于探测电台和发电机信号)和2套同样珍贵的早期激光测距\/目标指示仪(代号“光矛”)。
多路渗透:3个小组利用夜暗和复杂地形(丘陵、河汊、村落废墟),从不同方向(北面楚南河打开的缺口、正面沈德威攻击区域的间隙、南面方振武活动区域)向池田旅团纵深实施渗透。渗透路线精心选择,避开日军主要交通线和警戒点,行动极其隐蔽。
电子之耳:携带AN\/tpS-1被动侦测组件的队员,如同灵敏的电子猎犬,沿途不断开机扫描,捕捉日军无线电通讯信号和发电机运转产生的电磁辐射。他们很快锁定了几处异常密集的无线电信号源区域和疑似大型发电机工作的位置(可能是指挥部或炮兵阵地供电)。
抵近确认:根据电子侦测线索,小组向目标区域秘密靠近。队员们如同幽灵般在废墟、沟壑、灌木丛中穿行,利用潜望镜、高倍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观察。他们发现了:
目标A(疑似旅团部): 位于杨公圩以西约3公里一处名为“刘家祠堂”的大型院落群。该处戒备森严,天线林立,车辆进出频繁,符合旅团级指挥部特征。通过高倍望远镜,甚至观察到了佩戴佐官军刀的军官进出。
目标b(主要炮兵阵地):位于村前街西南约5公里一处背靠丘陵的开阔地。利用植被和伪装网进行了隐蔽,但暴露出的炮管轮廓(75mm山炮、105mm野炮)和大量堆积的弹药箱无法完全掩盖。此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