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淞沪战场。
空气不再是硝烟与血腥的混合,而是凝固的、令人窒息的铅块。大场失守的阴影如同溃堤的洪水,冲击着每一道摇摇欲坠的防线。日军第三师团,这支号称“名古屋师团”的精锐,在师团长藤田进中将的督战下,如同淬火的战刀,正沿着罗店至大场的轴线,凶猛地楔入中国军队防线的结合部。他们的炮火覆盖着每一寸可疑的土地,他们的步兵在八九式中战车的掩护下,步步紧逼。第九集团军(此时由朱绍良指挥)的防线在重压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伤亡数字触目惊心。
第19集团军司令部,上海近郊,地下掩体。
昏黄的汽灯下,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日军第三师团的数个粗壮红色箭头,如同毒蛇的信子,深深刺入罗店-大场防区。参谋们脚步匆匆,声音嘶哑,电话铃声与电台滴答声交织成一片压抑的噪音。
李锦(陆军二级上将)背对着众人,站在地图前。他身形挺拔如松,肩章上的两颗将星在黯淡光线下也透出冷硬。藤田进…这个名字像一根毒刺,扎在他的战略神经上。第三师团是日军淞沪战场西线的绝对主力,其攻势之猛,协同之精,给友军造成了巨大压力。打掉它,不仅能解罗店之围,更能沉重打击日军整个淞沪战场的进攻锐气。
“藤田的师团部位置,还没确认?”李锦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室内的嘈杂,带着金属刮擦般的冷冽。
参谋长陈瑜(陆军中将)快步上前,眉头紧锁:“军座,日军防备极严,无线电测向受到强烈干扰,空中侦察又损失太大。根据各前沿部队的零星报告和破译的片段电文,综合判断,其核心指挥机构,极有可能设在…罗店西北约五公里处的刘行镇!那里交通便利,有坚固的砖石建筑群,便于防守和通讯联络。藤田本人,有情报显示他习惯靠前指挥。”
“刘行镇…”李锦的手指精准地落在地图那个不起眼的小圆点上,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肃立在角落的特战大队大队长王大山(陆军上校)。“‘剃刀’,这把刀,该见血了!”
王大山一步跨出,如同标枪般挺立,脸上那道在玉泉山留下的新疤在灯光下更显狰狞:“请司令下令!特战大队时刻准备着!” 他身后的几名核心中队长,眼神同样炽热如熔岩。
“目标:日军第三师团师团部,刘行镇!首要目标:击毙师团长藤田进中将!” 李锦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任务代号:‘断脊’!行动时间:明晚子时!王大山,你亲自带队!需要什么支援?”
王大山眼中寒光爆射:“卑职需要:
1. 最精确的刘行镇敌情!建筑布局、火力点、巡逻规律、口令(如有)!”
2. 重炮旅(周振邦少将)在行动前半小时,对刘行镇外围日军预设炮兵阵地和可能增援路线,实施十分钟的压制性炮击!吸引其注意力和火力!”
3. 装甲突击团(韩晓征上校)在炮击结束后,于刘行镇东侧佯动,制造我军可能从东面突破的假象!”
4. 第七军89装甲师(刘慧平少将)在罗店正面加强攻势,死死咬住第三师团主力,使其无法回援!”
5. 行动成功后,我需要一条绝对安全的快速撤离通道!”
“全部满足!”李锦没有丝毫犹豫,“林修远(通信团团长,陆军上校)!动用我们埋在日军内部最深的那颗‘钉子’,不惜暴露,也要拿到刘行镇核心区域的最新布防图和口令!情报直接交予王大山!刘毅(工兵团团长,陆军上校)!王大山选定的渗透路线,沿途所有障碍,给我无声无息地清除掉!周振邦、韩晓征、刘慧平!按王大山要求的时间节点,准时行动!牵制必须到位,动静必须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