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调取“任务传达记录”
,确认自己有没有传达错;郑鹤岁则负责“数据分析”
,对比“原始情报”
“核对记录”
和“传达记录”
,找出漏洞。
没过多久,“眼镜男”
哭丧着脸回来:“完了!
‘情报源’说给的地址是对的,是‘c区西侧仓库’,还了加密聊天记录截图,确实没错!”
“那就是你核对错了!”
“瘦猴”
立刻指着“眼镜男”
,“肯定是你核对时看岔了,把‘西侧’看成了‘东侧’!”
“不是我!”
“眼镜男”
急了,“我真的核对过,是‘西侧’!
我这里还有核对日志的时间戳!
肯定是你传达时说错了,把‘西侧’说成了‘东侧’!”
两人又开始互相指责,郑鹤岁连忙拦住他们:“别吵了!
让‘瘦猴’把传达记录调出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瘦猴”
连忙调出“语音传达记录”
,点开一听,里面清晰地传来他的声音:“任务地址是‘c区东侧仓库’,记住了,别搞错!”
“果然是你传达错了!”
“眼镜男”
瞬间激动起来,“我就说我核对的是对的!”
“瘦猴”
脸瞬间白了,瘫坐在椅子上:“不……不可能!
我明明按你给的地址说的,怎么会说成‘东侧’?肯定是录音出问题了!”
郑鹤岁看着“瘦猴”
慌乱的样子,又听了一遍录音,现声音清晰,并非含糊。
他皱起眉头,问道:“你传达的时候,是看着书面地址念的,还是凭记忆说的?”
“瘦猴”
愣了一下,回忆道:“当时……当时好像在拆一包零食,就扫了一眼地址,凭印象说的……我以为我记得很牢……”
“零食?”
郑鹤岁心里一动,有种不祥的预感。
“就是……就是上次福利,你推辞不要的那包辣条……”
“瘦猴”
的声音越来越小。
郑鹤岁心里咯噔一下,这怎么还间接扯到自己头上了?他立刻稳住心神,开始进行风险控制:“传达关键任务信息时分散注意力,这是严重违规操作。
零食的来源与此无关,关键在于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就像使用精密设备,不能因为旁边放了杯水,就把操作失误归咎于倒水的人。”
他巧妙地将焦点从“辣条是谁的”
转移到了“操作是否规范”
上。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瘦猴”
摸了摸头,自知理亏,无法反驳。
就在这时,安室透走了过来,看到三人围着电脑愁,笑着问:“怎么了?查不出原因?”
“安室先生,你来得正好!”
郑鹤岁像见到救星,连忙把事情经过客观陈述了一遍,“现在基本确定是传达环节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口误。
我们正在分析深层原因和后续改进措施。”
安室透听完,点了点头:“口误确实可能生,尤其是在‘西侧’和‘东侧’这类方向词上,视觉记忆稍有疏忽就容易混淆。
不过,根子还是在于流程不够严谨,依赖瞬时记忆而非照本宣科。”
他顿了顿,补充道,“看来,光有技术评估还不够,执行环节的标准化也很重要。”
郑鹤岁眼睛一亮:“对!
我们可以建议在任务传达环节,强制要求传达者对照书面文件逐字宣读,并录音备查!